——聚焦2018年網絡安全宣傳周河北活動 長城網系列評論之三
近日,據大河網報道,2018年4月4日,家住鄭州新密市的宋女士,接到一名自稱是炒股票專家的男子電話,聽說炒期貨比炒股票賺錢,宋女士便賣掉股票,投資40萬元炒期貨,結果一下子被騙走了30萬元。接到宋女士報案后,豫、冀、遼警方協同作戰,先后打掉了3個電信詐騙團伙,抓獲涉案人員96名,其中刑拘主涉案人員36名,破獲案件1000余起,涉案資金9000余萬元。
一起特大電信詐騙案成功偵破,宋女士被詐騙的錢財有望將物歸原主。這起案件的警示和教訓足夠深刻和尖銳,電信詐騙,如同破壞網絡安全的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樣,威脅著人們的現實財產,也觸動著人們不安的神經。筑牢電信安全之閥,實現天下無詐,更應該成為保護公民財產安全、構建法治社會重要底線,也是實現恒產者有恒心的安全之閥。
這起特大電信詐騙案,有著其他電信詐騙案的諸多共通性特征。先行獲取被詐騙者的個人碎片化信息,他們迎合投資者獲取更大利潤的心理,借助所謂的專家名號將投資者引上“賊船”,然后利用各種借口,誘導投資者進行各種投資,當投資者還沉醉于可能到來的財富之夢時,殊不知,其投資款項,要么被詐騙者(集團)揮霍一空,要么被詐騙者(集團)各個分得“一杯羹”。此案是內部有良知的作案者報案,案情才得以水落石出,倘若不然,只能等到受害者自我警覺報警。
近年來,電信詐騙案件頻發,成為網絡安全中的毒瘤。從中國臺灣專門針對大陸的電信詐騙,從個體性的電信詐騙到詐騙村的不斷出現,電信詐騙,似乎成為網絡時代和智能時代的一個負面衍生品,讓人猝不及防、躲無可躲。如果說,普通民眾有時存在知識缺陷,陷入電信詐騙的泥淖中痛失財產,那么,諸如大學教授、防電信詐騙專家等,也中了電信詐騙的陷阱,就更暴露出電信詐騙的魔高一尺。
邪不壓正是歷史前進的必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圍繞著電信詐騙和反電信詐騙,這些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從專業反詐騙人士到普通民眾,都在與電信詐騙進行著不竭的斗爭。一些公安警察,利用一線反詐騙案例,編撰出反電詐十條警告、反電詐撲克牌、反電詐情景再現,包括成立反電詐中心等各種機構,反電詐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等等,從中央到地方,一個疏而不漏的反電詐網絡安全大網正在不斷織密撒開,成為保護公民財產的一道安全屏障。
電信詐騙,往往是從個人信息外泄開始。除了部分是因為黑客竊取公民個人信息之外,其他個人信息泄漏,或者是因為公民個人保管不善,或者是因為一些擁有公民個人信息的機構、單位,在管理存儲運行當中,故意或無意將公民個人信息泄露,導致公民人身和財產安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輕者受到惡意廣告推銷,重者則受到電信詐騙的無情榨取錢財案件的發生,有的致使受害者血本無歸,死亡案件也時有發生。
信息安全是信息化時代的基礎,網絡安全又是信息安全的載體,沒有信息和網絡安全的雙重建構,再便捷的信息化也是一堆泡沫。防范和杜絕電信詐騙,需要各電信企業切實履行好經營管理責任,完善電信安全內部管理制度和運行規則。也需要其他掌握公民個人信息的機構、單位,妥善保管和運用公民個人信息。作為電信詐騙潛在受害者的公民,更是要牢記警方提示的反電詐常識謹慎行事。
電信詐騙,目的就是騙錢,這個利益驅動的漏洞被堵住了,電信詐騙的案件也就相應減少了。構建日益完善的網絡安全機制,在各方都在努力提高公民收入的奮斗中,有利于實現全面小康的進程。只有不斷夯實網絡安全的基礎,織密網絡安全之網,消除電信詐騙的渠道和土壤,防范到位得體,制度執行到位,公民財產安全才會更加安全,恒產者有恒心才會堅如磐石。(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