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看白洋水,帆開遠樹叢。
流平波不動,翠色滿湖中。
白洋淀的傳說和故事非常多,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雄安深厚的文化底蘊。
白洋淀內的一葉小舟,流轉著“北國水鄉”的千年美景;雄縣留存的一段幽暗古戰道,記錄下“燕云邊防”背后民族融合的歷史軌跡;安新圈頭村的一曲古樂,回響著“格調高古”的民間文化;容城境內的一座古老書院,傳承了以“容城三賢”為代表的“躬行實踐、兼容并包”的文化血脈……
雄安新區人杰地靈。
無文化傳承,無雄安未來。當人們把目光投向這片熱土,這里向世人呈現的不僅是白洋淀優美的自然風光,更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雄安新區涵蓋雄縣、安新、容城三縣,古為雄州、安州之地,不同朝代因轄區有異而名稱多有變更。據《雄縣鄉土志》記載,后周時期始設雄州,取“雄”字之意,以北懾遼國。北宋時期,這里曾是宋、遼邊境。為抵御遼兵入侵,北宋政府在白洋淀沿線的雄州、霸州、信安分設三關,廣為屯兵,并對白洋淀進行治理,疏浚河渠,使河通淀、淀連河,建成“塘濼防線”。相傳楊家將便鎮守于此,這里至今仍流傳著他們的傳說。
文人志士在這里匯聚了不朽的智慧傳奇。
悠久的歷史文化脈絡在這片土地上從未間斷,諸多志士賢人不斷涌現。宋元之際,有五位兼具學術造詣與風骨氣節的儒生楊九萬、李益公、毛文伯、焦恂儒、胡炳南,被稱為“燕山五丈夫”。
元代時,理學家、教育家劉因秉持治學為人的思想,在家鄉開設學館,傳道授業,就學受教者多有成就。明嘉靖年間,諫臣楊繼盛鐵骨錚錚,不懼權貴,因彈劾權傾朝野的內閣首輔嚴嵩而遭陷害,以身赴死,留下“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生前未報國,留作忠魂補”的詩句,流芳后世。明末清初,理學大家孫奇逢“內行篤修,負經世之學”,創立“夏峰學派”,與李颙、黃宗羲并稱三大儒。劉因、楊繼盛、孫奇逢三人都是容城人,節操風骨和學養文德一脈相承,后人贊譽為“容城三賢”。
這里風景優美,文化底蘊深厚。
千年文脈,大美雄安。歷史長卷,正在接力展開,文化底蘊,也將永不褪色。
下期預告
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雄縣(當時稱為易邑)大清河(當時稱為易水)北岸有一座小城,名為亞谷城(后更名為亞古城)。此處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臨河靠水,適合耕作。下期的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帶您了解一座古老的村莊——亞古城。
關于廣播劇《白洋淀故事》
白洋淀是河北名片之一,古有“北地西湖”之稱,今有“華北明珠”之譽。自古以來,發生在白洋淀的傳說故事很多,而且非常精彩。新華網、新華社河北分社、河北省網信辦、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聯合推出系列廣播劇《白洋淀故事》,以廣播和漫畫的形式,帶您穿越美麗神秘的白洋淀,領略魅力燕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