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近一年之后,廊坊瓜農見義勇為遇害案有了最新結果。7月18日下午,崔靖祥見義勇為遇害一案在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庭進行公開宣判。該院一審以故意殺人罪、盜竊罪,數罪并罰,判處被告人王衛書(行兇者)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其他幾名同伙也受到了相應的懲罰。此事到此或將畫上句號。
庭審現場 來自廊網
事情的經過大致是這樣的,2017年7月23日,在廊坊楊稅務大集的早市上,賣瓜的瓜農崔靖祥喝止幾名正在偷竊一名中年女子項鏈的小偷,后遭到小偷報復,被刺身亡。一句好心提醒,卻遭盜竊團伙惡意報復,失去了生命,此案在當時一度引發公眾熱議。
47歲的瓜農崔靖祥是蕓蕓大眾中的一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吹叫⊥敌懈`,他卻能站出來,喝止小偷,雖然此事與他無關。他這是發自本能的喝止,遵循內心的指令而做出的動作。這個普通瓜農的壯舉贏得了全社會的稱贊。
前幾年,社會上曾發生幾起因攙扶摔倒老人而被訛的事件,引發全社會的廣泛討論。助人為樂本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數千年來,它指引著我們前行。讓我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芒。為何到了今天,一個泱泱大國,連一個摔倒的老人都扶不起?就連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溫家寶在一次講話中痛斥“我們社會,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到了何等嚴重的地步”。
不敢行善很多時候是因為不敢行善,而不敢行善說明我們行善缺乏安全感,我們保障行善的制度設計還不夠完善。進一步說,為什么沒有安全感,是因為我們對于規則不遵守和破壞。很多時候,本來清清楚楚的事,到了最后,卻因為有些方面摻雜了“人為”的因素,而出現一種相反的結局,讓公平正義蒙羞。因此,要讓公眾有安全感,還得依靠法治建設,營造公平公正的環境。
一個令好人心寒的社會是悲哀的,同樣,一個善行成風的社會是向上的,充滿生機希望的。大力弘揚真善美,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其中一定要營造一種適合行善的土壤氛圍。我們的政策、法律都要做好準備。當見義勇為真的來臨那一天,我們有足夠準備去保護、褒獎它。
另外,在現實操作中,我們不能保證每次伸出援助之手,能夠起到好的作用,很可能由于專業缺失等原因,導致事情朝另一個走向發展。這時或許西方的好撒瑪利亞人法值得我們借鑒,即在緊急狀態下,施救者因其無償的救助行為,給被救助者造成某種損害時免除責任。唯此,更多的愿意伸出援助之手的施救者才能放下包袱,毫無顧及的施救。
在瓜農見義勇為遇害案中,行兇者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瓜農崔靖祥也先后被廊坊市安次區人民政府和廊坊市人民政府授予“見義勇為先進分子”、“見義勇為模范”榮譽稱號。而另一個事實是,崔家也因此發生了變故,一家人的生活節奏和計劃被徹底打亂,相關部門也應給予崔家物質上的獎勵。
對行善者褒獎也是在旗幟鮮明的揚善,就是在向社會表明我們的態度,不會讓好人吃虧,不會讓英雄流血又流淚。這也是營造良好行善環境的題中應有之義。(蔡洪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