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5月31日訊(記者 胥文燕 張曉明)近年來,石家莊外國語教育集團在創建全國文明單位、文明校園過程中,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弘揚志愿精神,將山區學校的發展目標與優質學校自身發展目標融為一體,幫扶貧困地區中小學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石外集團教師指導種子教師上公開課,在課后進行討論交流。 記者 胥文燕 攝
贊皇野草灣中心小學教學樓后邊不遠處就是大山。 記者 胥文燕 攝
因材施教 寓教于樂:小土豆上了大課堂
“奇形怪狀”的土豆,體積是多少?5月24日,在贊皇野草灣中心小學六年級二班的課堂上,學生們在數學老師李乾的引導下,把土豆放在長方體的器皿里,利用“排水法”求出了土豆的體積,現場一片熱鬧。然而,旁聽的石外集團小學主管主任紀敬芝的表情卻沒那么輕松。
“有沒有讓孩子徹底轉化思想?”“課程設計是否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課下,會議室里,紀敬芝向李乾連續發問。
2014年始,石外集團與石家莊市的行唐、靈壽、平山、贊皇、井陘、元氏等6個山區縣12所中小學結對精準幫扶,制定了對山區學校的十年幫扶計劃(2014-2024),要把12所山區學校打造成當地最優質的學校。
紀敬芝與李乾的“切磋交流”是“三課一文”的具體幫扶措施。2016年,石外集團制定了山區學校“百名種子教師”三年培養計劃,從山區12所學校900多名教師中選出140名種子教師進行幫扶。“三課一文”就是師傅為種子教師上觀摩課,與種子教師開展同課異構,指導種子教師上公開課,寫一篇自身專業成長論文。紀敬芝指導的就是這節“測算不規則物體”的數學課。
“體驗式教學增加了孩子們的興趣。”紀敬芝說,現場用“排水法”和“溢水法”測算土豆體積,孩子們容易理解。但是老師卻沒有把核心提煉出來,讓孩子們學會把不規則物體轉換成已經掌握的規則物體進行體積計算,培養孩子們的思維轉換是重點。“問診把脈”后,她又提出了“錄下課程自己看”“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等建議。
李乾是一名特崗教師,也是被帶了兩年的種子老師,每個月他的師傅都會和他開展一次同課異構。除此之外,他經常通過微信向師傅請教問題,李乾說,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成長。
山區老師教學有趣了,孩子們學的就起勁了,劉子鑫也不愁背課文了。劉子鑫是野草灣小學六年級的學生,以前背一首古詩整整需要一天時間,總覺得有“永遠背不完的課文”,自從和老師學了聯想記憶、節假日記憶法等,幾乎一節課就能記住,還愿意再研究研究。
“顯然,如果老師授課能給孩子帶來樂趣和成就感,讓孩子轉換觀念,學習也就容易了,信心自然增強了。”紀敬芝說。
學生們在做石外集團帶來的啦啦操。 記者 胥文燕 攝
學生們開心地做游戲。 記者 胥文燕 攝
校徽上的“草根文化”設計。 記者 胥文燕 攝
這個學校要打造“草根文化”
野草灣中心小學副校長楊志權參加了一次石外集團的校園文化培訓,讓他受益匪淺。“哎呀,真是!以前也貼標語,就是一個口號而已……”向記者描述時,他像撿到了一塊寶貝一樣開心。楊志權說,我們這兒是野草灣村,學校也因此得名。在石外集團的指導下,學校開始挖掘打造“草根文化”。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樸實無華而又樂觀,有夢想,敢于實現自己的價值。根,代表持久的生命力,一種默默奉獻,執著厚重的精神。而這就是山區人的象征。他說,要讓“草根文化”把山區孩子和老師們擰成一股繩,大家共同奮斗。
楊志權所說的培訓是石外集團校長素質提升工程的一個措施。除此之外,石外集團還規劃設計并實施了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同步教學工程、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陽光小講臺”工程、城鄉學生“手拉手·共成長”工程、職業規劃脫貧工程、山區學生“不出校門放眼世界”工程、愛心助學捐贈工程“九大幫扶工程”。四年來,通過聘請國內外專家、集中培訓、外出考察、實地診斷、展示交流等方式,校長們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學校文化也發生了深刻變化。
除了“草根文化”,立足當地文化挖掘,平山北冶小學的“紅色文化”則將西柏坡精神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井陘測魚鎮中心小學的“水文化”努力打造成“上善校園”等等。
“創建學校文化就是植入一種價值觀、一種態度情感和行為方式,激發師生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樹立正確的價值理想和目標追求。”石外集團校長裴紅霞說。
隨著學校文化的構建和完善,學校的校本課程和校園活動也豐富了起來。據了解,光平山二中就成立了60個學生社團,學校機器人社團更是連續三年獲石家莊市機器人大賽一等獎。此外,12所山區學校中有4所學校建立了“鄉村學校少年宮”,5所學校被評為市、縣文明校園,山區學校師生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劉子鑫做功課,父親劉志廣在旁邊觀看。 記者 胥文燕 攝
墻上貼著的“進步之星”獎狀。 記者 胥文燕 攝
“長大要當山區教師”
“我長大了要在我們這兒當一名老師,幫助更多小朋友。”在劉子鑫家里,她向我們展示墻上貼著的“進步之星”獎狀。據劉子鑫的父親劉志廣介紹,以前劉子鑫內向,缺乏自信,一到考試成績就不理想。石外集團老師過來后,孩子愛說話了,不久前還在體育比賽上獲獎。讓劉志廣又樂呵又新驚喜的是,在這所學校上四年級的小女兒除了學習成績提升外,還主動參加校園音樂比賽、唱歌活動。
“山區教育扶貧落腳在學生,首先孩子們要有勵志脫貧的追求。只有讓山區學生從小樹立脫貧夢想,他們將來才能走出大山、回報大山。”石外集團黨委書記強新志說。
“走在偌大的校園里,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是渴望知識、熱愛學習的味道,這深深地激勵著我們。”這是今年五一,行唐實驗中學八年級22班學生段宇璇在參觀完清華大學的感受。帶他們的參觀的是石外集團2017屆被保送到清華大學的谷雨萱同學。
谷雨萱去年6月參加學校“陽光小講臺”支教活動,擔任助教與山區學生同吃同住,進行勵志演講、輔導學習、談心交流的過程讓她受益匪淺。
“激發出的責任感,以及途中的收獲帶來的幸福感,總會在一個小小的時刻再一次從心底迸發。”谷雨萱說。現在她謀劃著讓清華學子走進這些學校。
與此同時,石外集團先后與世界21個國家168所學校建立友好校際關系,在石外集團倡議組建的“全球基礎教育研究聯盟”每年舉辦的國際教育論壇上,更是讓12所山區學校的國際教育交流從無到有。在2018年“石家莊市教育國際交流工作”評比中,已有4所學校成為縣內唯一獲獎單位。
從老師到學生,石外集團志愿支教幾乎全員參與;從家長到社會團體,志愿者精神也帶動了社會的廣泛支持。科研課題《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中山區教育扶貧實踐模式研究》被列入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成為建國以來河北省基礎教育領域學校立項的唯一一個國家科研課題。結對幫扶工作如何整體推進、有效落實,更是得到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的關注。
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號角已經吹響,懷揣教育脫貧的共同夢想與堅定信念,石外集團的教育扶貧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