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4月23日訊(記者 閆思宇 鄭佳洵)“根據規劃,到2035年,雄安新區將基本建成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高水平現代化城市;到本世紀中葉,將全面建成高質量高水平的現代化城市,成為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
4月21日,《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正式發布,明確了雄安新區的具體建設思路,指明了前進的方向。這份規劃期限至2035年并展望本世紀中葉發展遠景,處處透露雄安新區將被打造成一座“未來之城”……
“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要建設成為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一極、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引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節選自《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
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即將投入使用。記者 路欽淋 攝
無雄安質量,無雄安未來。
4天,3000噸鋼筋進場;7天,完成12萬立方米土方開挖;10天,澆筑3.5萬立方米混凝土;12天,完成整個生活區建設;1000個小時,主體結構全面封頂……作為新區成立后第一個建筑工程項目,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創造的不僅僅是“雄安速度”,更詮釋了“雄安質量”,在未來更將承擔起新區政務服務、規劃展示、企業辦公等多項功能。
“項目集合了優勢團隊資源,采用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設計理念,在多個領域形成了突破和亮點,充分體現了‘國際一流、綠色、現代、智慧’的雄安標準。”中建設計集團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設計負責人黃文龍告訴記者。
如今,容城縣城街道上已經顯現智慧城市的雛形。目前,智慧停車示范點、智慧井蓋和智慧路燈示范點已在新區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建設綠色智慧新城,我們有智慧建筑,以自主研發的50多項專利創新科技為核心;構建快捷高效交通網,我們有智慧交通,涵蓋地鐵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軌道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等軟件產品……”在雄安達實綠色智慧新城展廳里,深圳達實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呂楓說。
2月28日,雄安新區首個重大交通項目京雄城際鐵路正式開工建設,正線全長92.4公里,共設5座車站,總投資約335.3億元。京雄城際鐵路是聯系雄安新區、北京新機場和北京城區最便捷、高效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可實現30分鐘從北京城區到達雄安新區。
對雄安來說,有創新才有未來,有質量才有生命。在這座千秋之城、未來之城、典范之城里,“雄安質量”必將成為中國未來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和樣板。
“通過植樹造林、退耕還淀、水系疏浚等生態修復治理,強化對白洋淀湖泊濕地、林地以及其他生態空間的保護,確保新區生態系統完整,藍綠空間占比穩定在70%。”——節選自《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
綱要中提到的“藍綠空間”,藍色主要是指“華北明珠”白洋淀,綠色則是大面積的植樹造林。要想確保新區藍綠空間占比70%以上,這意味著,新城的綠色生態面積非常大,基礎設施、生產生活占地則不能超過30%。
“千年秀林”中每棵樹都有專屬的“身份證”。
雄安新區擁有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在這片“華北明珠”上,生態環境治理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雄安新區設立后,安新縣在淀區推行淀長制和河長制,對淀區45個村的生活污水和垃圾開展了集中治理。淀區治污采取PPP模式,政府負責前期污水管網鋪設、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首批污水、垃圾處理設備購置,后期設備購置和運營交由專業的公司統一管理。
“過去,這些淀區村莊缺乏必要的衛生基礎設施,每天產生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都直接排入淀中。”安新縣東淀頭村黨支部副書記任小峰說,目前村里已建成4套污水處理設施,每天可處理生活污水近50噸,完全能夠滿足村里污水處理的需求。
在治理水環境的同時,雄安新區又將綠色鋪滿大地。
2017年11月13日,新區設立后第一個開工的“千年秀林”工程正式啟動,采用近自然綠化及多種混交方式,突出鄉土樹種和地方特色,在新區綠化帶及生態廊道建設生態防護林和景觀生態林,形成平原林網體系,實現生態空間的互聯互通。一排排生態作物扎根這片沃土,用自己的“身軀”書寫著雄安新區的綠色傳奇故事。
堅持生態優先,藍綠交織正在成為雄安新區底色。
既要在一片開發程度較低的土地上建成一座現代化的大都市,又要兼顧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制度改革創新和城市居民生活質量。雄安的建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未來的雄安必將不負眾望,驚艷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