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刻字留名”,還旅游景區一片清風
導語:北京景區竹林成游客刻字重災區,有人刻長篇游記,調查發現,在北京的景山公園、中山公園、天壇、頤和園、恭王府等多個熱門景區,大片竹林成了游客刻字的“重災區”,甚至有竹林被“刻”得體無完膚,慘不忍睹,甚至有的竹子上被刻上40個名字。 北京多片竹林被毀容 頤和園驚現泗縣游客刻字 近日,一組名為“蔣學健,蒙山喊你來洗山”的微博在網上熱轉,事件起因是一名游客在蒙山旅游時,在多座山石上噴涂了“蔣學健”和“寧東君”兩個大名。這一不文明的游客行為被曝光后,蔣學健遭到了眾多網友的譴責,被喊話要求“回來洗山”。而這一極端事件,也再次引起公眾對文明旅游行為的關注。記者就“亂刻亂畫”等不文明旅游行為在京城部分景區進行調查。 有記者調查走訪了景山公園、中山公園、天壇公園、頤和園、恭王府等多個熱門景區,雖并未發現需要回來洗山的“蔣學健”,但發現了更多人應被叫回來“重建竹林”。孟冠宇、申杰、李子明、郝和倩、陳俏麗、徐波、張宇、郭志鵬、辛世偉……一串接一串的名字,被刻在了眾多景區內的竹林里,數量之多堪比“百家姓”。眾多景區的大片竹林已成游客刻字的“重災區”,甚至有竹林被“刻”得體無完膚,慘不忍睹。據景區管理人員介紹,竹林一旦被刻字將永不可能再修復。 旅游景區頻遭“簽字留名”,折射了啥? 丑態百出,目不忍視 出外旅游到處“簽字留名”,其實是丑態百出。難道說你這樣一寫,就真的成為名人了嗎?是不朽了嗎?否!一個游客在外留名,是不遵守旅游法規的可恥行為,是讓人憤怒的行為。旅游景區是自然的美好風景,信手涂畫,等于破壞風景,增添污點。有些游客以為自己留名了,他人不知道,挨罵了也聽不到。殊不知,有了網絡,發現拍照后上傳到網上后,你的簽名就會是臭名遠揚了。 旅游是愉快的活動,看到美好的風景賞心悅目,看到不好的現象就會橫眉冷對,悶悶不樂。保護自然風景,是每一個游客的應盡義務。遵守旅游秩序,爭當文明游客,以高素質的形像展示在社會公眾面前,做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用誠信友善來衡量、約束自己的旅游言行。如此,才是最美麗的“簽名”,沒有后顧之憂。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風景是公共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屬于社會寶貴財富,應該保障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人來欣賞觀光,不是自己欣賞了就撒手不管了。破壞這樣的天然風景,就是破壞他人他鄉的經濟發展,就是破壞下一代的生存發展條件,于心不忍!(羅立志) 是種挑釁行為 “青山留名”也好,“栽贓陷害”也罷,從文明出行的角度講,這并不重要。關鍵是,出現的這一挑釁公眾視聽和公眾意愿的行為,其性質卻與眾不同。一來,將醒目的大字噴在景區的最醒目處,“肇事者”可謂處心積慮、煞費苦心;二來,在國家相關部門三令五申、公眾一致聲討不文明旅游行為的大背景下,如此無視公眾感受,實屬明目張膽;三來,在國慶這一重大“節點”,客流量超乎平常的情況下,其負面影響顯然比平時要大得多。所以說,這一景區胡亂噴畫的不文明行為,本身就是一次對公共利益、相關制度規定的嚴重挑釁。我們相信,事件處于輿論的風口浪尖,相關部門一定會嚴查這一不文明行為的“肇事者”,讓其付出應有的代價。然而,更重要的是,相關部門、機構要對此事進行反思:為什么三令五申的情況下,仍有人“以身試法”?是付出違規成本太低,還是沒有觸及某些人的痛點?是平時的教育引導沒有到位,還是監督監管形同虛設?這些都需要認真反思。 我們期待,相關部門、機構通過認真反思,找到這一現象背后隱藏的問題實質,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對癥下藥、辨證施治,從根本上避免類似事件發生,切實贏得旅游景區一片清風。(桑勝高) 道德缺失的拷問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經過便留下痕跡,已成為很多人潛意識里的行為慣性。這種舉動也許只是輕輕一揮筆,給歷史帶來的卻是重重一印記,看似是淺淺一痕,卻給國人素質抹上了一道濃重的黑。不管寫下的是多么情深意切的豪言壯語,也掩蓋不住此種行為最本質的道德缺失。 每一處古跡都凝聚著古人的智慧,飽含著時代的印跡,是歷史年輪留下的最深刻的車轍,他們是無比崇高和神圣的。旅游景點的開放并不代表著國家允許我們肆意妄為,感悟過去才能夠展望未來,這也是祖祖輩輩教予我們的真理,歷史只有一次,而歷史留下的東西也彌足珍貴,它屬于祖輩,屬于我們,更屬于后輩,我們有觀賞的權利,更有珍惜的責任。 每到我國的法定假期,各地的古跡景點必定會成為最主要的人源集聚地,我們欣慰于人們將更多的目光聚集于歷史,我們也惶恐于經過那么多人來人往后古跡遺物的面目全非。旅游景點刻字等類似的事之所以會產生如此大的影響,不僅僅是因為如今網絡技術的發達,更顯露出新時期我國民眾對國民素質和國家形象的新期待。(丁佩) 呼吁國人公共意識的覺醒 實際上,除了游客自身素質低下的直接因素之外,景區“刻字留名”現象之所以屢禁不止,還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的客觀因素。從本質上說,旅游是一種文化活動,是一種審美體驗,但各景區在經濟利益的驅逐下,過多地強調了景點的旅游價值,大多是娛樂項目、美食節之類的宣傳,而忽視了對景點文化內涵與文化價值,造就了“中國式旅游”——“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到了景點瘋狂拍照,回家一問啥也不知道!”從這一點來看,一些游客正是由于對景區相關歷史文化的沒有更多了解,心里少了對景區設施和文物的一份尊重,也就多了一份景區隨意“刻字留名”的不文明之舉。要想讓“刻字留名”徹底消失,根本在于國人公共意識的覺醒,這是值得我們注意和深思的。 世界那么大,都想去看看。對鄙陋之舉多一份拒絕,世間就會多一份美景。 (據新華網、荊楚網、齊魯網、東北新聞網等) |
關鍵詞:刻字留名,旅游景區,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