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精神激勵我們前行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 長城網系列網評之41 ●汪金友 我沒有參加過抗日戰爭,但作為一個中國人,每次想起日本侵略者的罪惡行徑,我就怒不可遏;每次回味抗日戰場上的烽火硝煙,我就熱血沸騰;每次看到日方右翼勢力的抵賴和挑釁,我就義憤填膺。偉大的抗戰精神,已經融入了我們的血液,凝聚著我們的力量,激勵著我們前行。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的此時此刻,4萬萬中華兒女,正在掩埋烈士的尸體,擦干臉上的血跡,然后舉起有力的大手,慶祝抗日戰爭的勝利。他們從沒有像現在這樣自豪,因為在中國盤踞了14年的日本侵略者,被一個不剩地趕了出去。 很多的抗戰老兵,都回憶了抗日戰場的殘酷。他們說,每消滅一個日本鬼子,往往都會有三四個中國軍隊的戰士壯烈犧牲。他們說,由于日本人武器先進,有飛機大炮,有時候,一個小時,我們的一個團就沒有了。他們說,自己的很多戰友,30歲、20歲甚至十幾歲,就倒在了陣地上。他們說,真實的抗戰,絕不像現在的抗戰電影、電視劇那么輕松和好看。誰也不知道,今天吃了這頓飯,明天還能不能活在世界上。 但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后戰場,千千萬萬個愛國將士,沒有一個人怕死,沒有一個人退縮。他們浴血奮戰、視死如歸,用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首感天動地的反抗外來侵略的壯麗史詩。全國的各界民眾,也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奏響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抗擊日本侵略的英雄凱歌。 是什么力量,支撐著我們的先輩們,不計個人得失,冒著生命危險抗日救國?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是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是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是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所有這些,鑄就了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 這是一種萬眾一心的精神。“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無數中華兒女,當年就是這樣昂首挺胸,拿起武器奔赴戰場。“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變成鋼。”一旦中華民族攥緊拳頭,萬眾一心,就無堅不摧,無往不勝。 這是一種寧死不屈的精神。盧溝橋事變之后,侵華日軍曾經揚言,“要在3個月之內滅亡中國”。但他們用了8年,也無法讓中華民族屈服。面對武裝到牙齒的日本侵略者,中國人民寧死不當亡國奴,維護了民族獨立,實現了民族解放。雖然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但卻堅持到勝利,同時也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終勝利做出了貢獻。 這是一種艱苦奮斗的精神。14年抗戰之艱苦,令現在的每個年輕人都難以想象。我們都知道東北的抗日聯軍司令楊靖宇,他犧牲后,敵人剖開他的腹部,發現他的胃中沒有一粒糧食,全是草根、樹皮和棉絮。連日本的一個軍官,都感動得流下了淚水,說:“楊靖宇,中國人的英雄!”就是這樣艱苦卓絕的條件下,抗戰志士們仍然保持著旺盛的斗志。 這是一種是自我犧牲的精神。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人,造成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多少個熱血青年,多少個中華才俊,都倒在了日本軍隊的槍炮之下。他們也有父母,也有妻兒,也有理想,也有追求,但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他們挺身而出,義無反顧。 日本侵華的歷史,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不能抹去的傷痛;抗日戰爭的歷史,是一曲中華民族在抗爭中走向解放的壯歌。銘記歷史,才能面向未來。傳承和弘揚抗戰精神,才能汲取眾志成城、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 |
關鍵詞:抗日戰爭,歷史,抗戰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