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印·尋訪]抗日民族英雄馬本齋和他的回民支隊
《血印》大型專題報道之四十二
馬本齋紀念館主體。長城網(wǎng) 呂曉紅 攝
馬本齋雕像。長城網(wǎng) 呂曉紅 攝
馬本齋紀念館館長哈光杰接受采訪。長城網(wǎng) 呂曉紅 攝 長城網(wǎng)滄州7月23日電(記者呂曉紅王培炎 見習記者石柳月張明皓)馬本齋(1901-1944),學名守清,直隸獻縣東辛莊(今河北省獻縣本齋回族自治鄉(xiāng)本齋東村)人,回族,著名抗日民族英雄。在冀中平原的抗日斗爭中,馬本齋率領(lǐng)的回民支隊屢建戰(zhàn)功,被稱為“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 馬本齋紀念館成全國國防教育示范基地 近日,“血印”——河北省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七十周年長城網(wǎng)特別報道組來到河北滄州獻縣本齋回族鄉(xiāng)本齋村,走近馬本齋,走近回民支隊,一起回憶那段崢嶸歲月。 馬本齋紀念館始建于1985年,位于滄州市獻縣本齋鄉(xiāng)本齋村北,分為紀念館主體(北院)和馬本齋母子烈士陵園(南院)兩部分,是為紀念抗日民族英雄馬本齋及其母親而修建的。進入北院門,廣場中央矗立著馬本齋騎馬雕像,兩側(cè)各有一座輔館。雕像背后,是馬本齋紀念館主館。主館前面為一個個坡度很緩的臺階,拾級而上,有一步步走向崇高之感。走進紀念館內(nèi)部首先是序廳,迎門立有馬本齋漢白玉雕像,周圍擺滿了前來參觀人士敬獻的鮮花和花籃。雕像后面是一座大型浮雕背景墻,上面有毛主席題寫的“馬本齋同志不死”七個大字。 馬本齋紀念館主館展廳迂回,分十一部分,采用圖片、實物、沙盤、文字及電視等相結(jié)合的形式,再現(xiàn)了馬本齋烈士憂國憂民、英勇奮斗的一生,馬母寧死不屈的高風亮節(jié),以及英勇善戰(zhàn)、被毛主席贊為“戰(zhàn)無不勝的回民支隊”的風采。 與紀念館隔街相望的就是馬本齋母子烈士陵園。院中央高大的漢白玉石紀念碑直插云霄,正反面鐫刻著毛澤東主席與朱德總司令的題詞。紀念碑南面是馬本齋母子的陵墓,被一座漢白玉鋪底的月牙形花壇環(huán)抱著,為伊斯蘭風格。廣場東西兩側(cè)是長青柏樹,巍峨挺立,莊嚴肅穆。“馬母犧牲時68歲,馬本齋42歲,烈士母子的墓就位于‘圓’和‘月牙’中間,象征著母子英雄與日月同輝,以母子烈士命名的陵園全國僅有這一家。”馬本齋紀念館館長哈光杰介紹。 日前,國家國防教育辦公室公布了第三批80個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獻縣馬本齋紀念館名列其中。據(jù)了解,馬本齋紀念館建館以來,先后開展大型主題教育活動120余次,每逢重大節(jié)日,各級黨團組織、各地中小學生及群眾紛紛來此舉行入黨宣誓、入團入隊儀式、祭奠先烈等活動,先后共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100余萬人次,成為華北中部地區(qū)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主陣地之一。 |
關(guān)鍵詞:血印,馬本齋,趙文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