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考路·追夢人]肖慶輝:結緣丹江口 見證南水北調
《65載趕考路·65位追夢人》大型報道(61) 肖慶輝:結緣丹江口 見證南水北調 肖慶輝描述當年工作時的場景。史晟全/圖 長城網11月5日訊(蔡洪坡 記者 呂曉紅)滾滾江水,奔涌向北,載夢遠航。南水北調中線河北段通水在即,長江水將一路北上,流經河南、河北、天津,直抵北京,并將分流到沿岸的千家萬戶。作為南水北調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庫年調水量達95億立方米。時光回溯到60年前,丹江口水庫還是荒山漫野,一片灘涂。不想,而今的丹江口水庫已是高峽平湖,成了南水北調的水源地,并有了“亞洲天池”的美譽。 近日,記者采訪了南水北調的見證者肖慶輝,聽他講述在丹江口水庫參加地質勘探的故事。60年前,他作為一名地質勘探員,在丹江口水庫規劃設計之初,參加了丹江口水庫地質鉆探任務。如今,聽說丹江口水庫的水將流到河北,他在激動之余,呼吁市民從身邊小事做起,節約用水。 肖慶輝當年在丹江口工作時候的老照片。史晟全/圖 河北小伙水源地打鉆建水庫 1953年2月19日,毛主席視察長江,再次提出了北方水少,南方水多,北方可以向南方借水的構想。此時,水利部北京勘測設計院第一地質鉆探隊在天津進行的冬訓也到了尾聲。當年3月份,剛返回北京的隊員,還未來得及休整,就接到了一個緊急任務,去湖北均縣(1983年撤銷,改為丹江口市)三官殿參加水庫地質勘探任務。 來自平山縣的小伙子肖慶輝就是第一地質鉆探隊的一名勘探員。當年,肖慶輝剛滿20歲,1952年他從平山師范畢業后去了北京勘測設計院。肖慶輝和隊員們只是大概得知要興建一座水庫。肖慶輝記得,在出發前的動員大會上,隊長趙德海說,“這次任務艱巨而又重要,在10月份要完成任務,提交地質勘探資料。工地生產、生活條件艱苦,大家要做好吃苦準備。” 近百人的地質鉆探隊攜帶設備、機械、帳篷和生活用品浩浩蕩蕩地從北京出發了。多年后,肖慶輝才知道這座水庫是毛主席在長江考察中定下的水源地,也就是如今的丹江口水庫。 從北京經武漢、襄樊(襄陽)到均縣三官殿工地,有近2000公里路程,在當時鐵路、公路、水路交通條件很差的情況下,鉆探隊在40天時間內就完成了轉移,并開了工。肖慶輝說,隊員們克服了很大的困難。 1953年4月30日,人員、器械設備一切就位,在為“五一”勞動節獻禮的口號下,第一口鉆孔開了鉆。隊員們施工的工地就在距離三官殿村五里處的灘涂和山坡上。吃住也都在工地上,“住的是帳篷,五六個人一個帳篷,吃的是集體食堂。”按照任務實施計劃,隊員們被分為鉆探機組、生產組、器材組、總務組和警衛班。肖慶輝被分到了生產組,負責巖樣的整理統計工作。 |
關鍵詞:趕考路,追夢人,肖慶輝,國慶,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