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時評]感悟“最美靈壽”把“為民”寫進歷史
走進河北省靈壽縣委大院,看不到高樓與臺階。沒有宏偉的氣勢,古樸和安靜四處洋溢。兩進六排瓦房,院落干凈整潔,紅瓦、白墻、綠樹、石板、青磚、裂縫,四處洋溢著歷史沉淀的痕跡。 簡樸的容貌,一切都仿佛暫停在這里。靈壽縣一度因此受到廣大公眾和媒體關注,成為公眾視線的焦點。然而,最美的稱號原因不止于此。 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是地方黨政的奮斗目標,有關地方科教文衛的民生發展最能反映一方政府的執政理念。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離不開一方官員為民、親民的執政方式。一個地方的經濟、民生、教育、文化、農業等各方情況發展如何,絕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地方黨政部門政策支持和經濟投入,加上長期不懈的努力和堅持,對此,歷史見證了靈壽的“最美”之處。同在靈壽縣城,鱗次櫛比的高樓、漂亮的學校、寬敞的廣場、便利的市政設施等等都與縣委大院的滄桑感形成了鮮明對比,“接地氣”的縣委大院被網友稱為“最美縣委大院”。作為國家級貧困縣,每年國家為靈壽縣撥付的扶貧款約在百萬和千萬元之間,雖然財政一直緊張,但用于教育、民政、農村、交通等民生事業的投入卻不低。2013年,靈壽財政全部支出為11個億,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約達9.6個億,占到了83.94%,達到或超過國家的要求。事實上,靈壽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還有7.6萬貧困人口。 態度決定行動。群眾在地方政府心中有什么樣的位置,官員就有什么樣的群眾觀。立黨要為公、執政還需為民。“面對那些還在貧困線上掙扎的群眾,誰也不可能忍心去花錢蓋辦公樓!”縣委書記宋存漢的一席話道出了60年縣委大院的“美”之所在!當前,“四風”問題盛行,與其他地方大搞形式主義,修建豪華辦公大樓相比,靈壽縣委的人均辦公經費只有每年1000元令人深思,縣委書記的不忍心讓人感動。以私欲為先,行為處事就會優先考慮個人享樂,以民為本,把群眾需要當做大事、急事來做,群眾訴求才能得以滿足。 時下,各地正在踐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如何滿足群眾利益,把握好群眾路線中群眾的主體地位?對此,靈壽縣為各地黨委政府提出了示范性的行動榜樣。學習靈壽把傾聽民意,關注民心、重視民生,通過實實在在的民生舉措,把民本思想寫進歷史,時間也再次證明了靈壽縣的美麗與魅力。(劉曉陽) |
關鍵詞:靈壽,縣委大院,群眾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