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明星”還是委員 公共情懷說了算
政協第十屆廣東省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14日在廣州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十一屆廣東省政協委員名單,其中馬鼎盛、周星馳、湯鎮業等明星均在名單之列。(1月15日人民網)“周星馳等明星當了政協委員”的消息一經傳出,就像長了翅膀一樣,翱翔在網絡的“大街小巷”,迅速成為一個熱門話題。明星當政協委員早已不是新聞,鞏俐、王寶強都曾是明星委員的新聞主角,引起過輿論廣泛關注。而關于明星委員的是與非,也不止一次被輿論熱炒和批評。 每一次明星進入政治舞臺都難免引發公眾的無限關注,這里面既有現實憂慮下的群體娛樂想象,也有某種嚴肅話題庸俗化背后的不信任。在普通大眾的思維里,明星委員脫不去“明星”的外衣,更難以穿上“委員”的工裝。但是從近些年公共空間的諸多表現來看,“明星委員”這一社會現象有必要進一步細化分析:用貼標簽的方式來看待明星委員不靠譜,明星委員不一定都是花瓶,里面也有敢說敢言的昭昭之士;政協委員也不完全是仗義執言的代名詞,里面不乏一些打醬油、做裝點的龍套客;討論明星該不該當委員、怎么當委員意義不大,要害在于如何讓民主協商制度里的每一個主角,都有公共情懷、都在其位謀其責。 在利益日益復雜、階層日益分化、表達日益多元的社會轉型期,公共利益越來越成為民眾普遍關注的重心和發力所在,也成為各階層最大的公約數之一。于是,公共表達日益走上公共舞臺,在這些公共舞臺上,不乏姚晨這樣對公共話題大膽發言、對公共事務積極踐行的明星。雖然他們的身上并沒有一套嚴肅的“政治外衣”,但其公共擔當下的情懷底色,絲毫不亞于一些政協委員所獨具的“社會賢達”之本質。也有一些政協委員如崔永元,積極履行委員職能、實話實說參政議政,褪去的是明星的娛樂氣,升騰的是代言人的公共底色。 可以說,在這個公共時代,越來越多的明星開始進行公共表達和實踐,公共情懷日益成熟,政協委員的政治符號意義與明星的公共情懷之間的界限日益模糊,判斷一個委員是否稱職和判斷一個明星是否值得尊重,其評判標準有漸漸接近的趨勢,即“是否有公共情懷”。 一個政協委員無論是不是明星,只要他有公共情懷,身居那個位子敢于、善于為了公共利益而發聲、表達或者付諸行動,這樣的委員無論從民主協商的制度本質還是民意的支持上而言,都具有足夠的合法性;一個政協委員,如果缺乏公共情懷,身居法律賦予的“議士”、“士大夫”之位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甚至還要借著政治頭銜大搞特權、蔑視規則,那么這樣的委員無異于尸位素餐,不僅背離民主制度精神,還喪失了民意基礎上的合法性。 在這個問題上,輿論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政治的越加開放透明,各種輿論監督必將會以“公共性”為標準來衡量和評價明星、委員以及“明星委員”。如果只是單純的個體,缺乏公共情懷也僅是一家之事,頂多觀者發出一聲嘆息;如果個體披上了公共的外衣,成為一種公共價值的符號,那么無論你是明星委員還是其他,都必然要承受社會越來越多的批評和壓力。這是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勢。 |
關鍵詞:廣東省政協委員,周星馳,湯鎮業,馬鼎盛,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