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安縣西沙城鄉北莊堡村酸棗種植基地的酸棗樹開始掛果。高景山 攝
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吳新光 通訊員 高景山 鄭興輝
金秋九月,碩果累累。
張家口懷安縣西沙城鄉北莊堡村,張家口懷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藥材(酸棗)種植示范基地內,酸棗樹排列成行,舒展著枝葉,一顆顆酸棗掛在枝頭,紅綠相間,煞是好看。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石。懷安縣西沙城鄉黨委、鄉政府在河北省科協駐村工作隊的積極聯系下,成功引進以嶺藥業中藥材(酸棗)種植項目,讓小酸棗成為村民致富的“金果果”。
“紅娘”請來科技專家
“今年,基地通過營養杯育苗法,培育酸棗苗100多萬株,新增酸棗種植面積2500多畝。”懷安縣中藥材(酸棗)種植示范基地負責人韓進現,指著一大片山坡地說,在這里被驗證成熟的酸棗種植模式和嫁接栽培技術將向全縣輻射。
酸棗在北莊堡村并不是啥稀罕東西,以前村子周圍的山坡上就長有不少的野酸棗樹。
2021年,河北省科協駐懷安縣西沙城鄉南劉家窯村工作隊發現了酸棗產業的商機,于是邀請河北省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謝曉亮研究員來懷安調研考察中藥材產業,共同探索在半干旱的退耕還林地發展鄉村特色產業。
河北省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王海龍(左二)一行到北莊堡村酸棗示范基地進行查看。
位于冀蒙晉交界處的懷安縣,屬淺山丘陵區,可利用土地面積150多萬畝,年均氣溫8℃。優良的氣候條件、地理條件,成為懷安縣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的“金飯碗”。
有了“金飯碗”,裝什么糧、怎么才能把糧裝好,成為謝曉亮首先思考的問題。
“酸棗喜水、喜陽、怕澇,北莊堡村水電基礎設施完善、陽坡多,很適合種植酸棗。”謝曉亮認為,懷安縣可以利用退耕還林地發展酸棗產業,在不改變林地性質的前提下,通過更換樹種,把原先種植的山杏更換成高效益的酸棗樹。
謝曉亮引薦石家莊以嶺藥業公司與懷安縣政府簽約,成立了張家口懷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懷藥公司),中藥材(酸棗)種植項目成功落戶北莊堡村。該項目為石家莊以嶺藥業打造懷安縣酸棗產業基地,計劃發展酸棗基地5萬畝,酸棗仁總產量1000噸。基地建成后,可實現酸棗仁產值5億元,另外酸棗肉、酸棗核、酸棗葉的綜合利用可實現產值2億元。
2022年,北莊堡村開始探索中藥材酸棗種植。懷藥公司在懷安縣西沙城鄉北莊堡村流轉土地700畝,進行試驗性種植,并繁育酸棗種苗200多萬株。
產業發展,離不開科技護航。從項目立項到推進實施,懷安縣依托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藥用植物研究中心和河北省中藥材學會,選派專家技術團隊作為酸棗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和堅強后盾,成立了以河北省中藥材產業體系首席專家謝曉亮研究員為總負責人的專家團隊。為有效提高酸棗產量,謝曉亮專家團隊開展了種植模式、品種篩選、修剪技術等六大項技術攻關,探索更適宜懷安發展的密植模式、新品種。
正在基地察看酸棗長勢的謝曉亮說:“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我們引進了全國各地酸棗種質資源,包括珍珠系列、靜心系列、邢州系列、久和系列、雙仁系列、朝陽系列等40多份穩定的新品種進行試種,從中篩選最適宜的高海拔、早熟酸棗新品種。”
栽植酸棗小苗4年后才開始進入結果期,前期投入大,一般農戶很少規模化種植。酸棗產業前景如何?
“我國每年有3.8億人面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礙,酸棗仁是治療失眠的重要藥材,市場前景廣闊。”懷安縣西沙城鄉北莊堡村黨支部書記武有林侃侃而談,酸棗是農民增收、打造地方特色產業極其難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雙優的樹種,可以說“小酸棗、大產業”。
酸棗產業發展“進度表”
在懷安縣副縣長高斌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張懷安縣酸棗產業的發展“進度表”。
“我們以石家莊以嶺藥業為龍頭,通過兩步走,帶動酸棗項目全產業鏈發展,推動酸棗產業做大做強做出特色。”高斌介紹,第一期建設酸棗示范基地5000畝,目前已經完成種植3000畝,其中在西沙城鄉北莊堡村利用懷安縣鄉村振興銜接資金356萬元種植1200余畝示范區,并配套水肥一體設施及水電設施,注冊了‘棗德麗’商標,成活率符合預期,長勢良好,達產后畝產酸棗(鮮)500公斤以上,產出酸棗仁20公斤,畝產值可達1萬元左右。在西灣堡鄉種植面積1800畝,并在西沙城鄉發展暖棚育苗38座,栽植品種苗200萬株,保障3000余畝種植用苗需求。
懷安縣西沙城鄉北莊堡村酸棗種植基地內農業專家察看酸棗長勢。高景山 攝
“通過建設加工車間、提取車間、倉儲物流、檢測中心等,對酸棗肉、酸棗核、酸棗葉進行綜合利用,加工增值,年產值可達40億元,將打造成為華北最大的酸棗種植科研基地和以嶺藥業穩定供應基地,實現全產業鏈發展。”高斌說,第二期計劃利用3至5年時間,建成以北莊堡村為中心輻射的5萬畝種植基地,并入股張家口農墾集團,為發展20萬畝酸棗產業園奠定基礎。
“到2025年,我們將推進全縣中藥材種植規模發展到2萬畝,力爭通過5年努力,建設5萬畝高品質道地藥材產業基地和種源供應基地。”高斌信心滿滿。
小酸棗變身致富增收“金果果”
相較于野生酸棗,人工種植酸棗既充分利用了退耕還林地的資源優勢,又避免了野生酸棗所面臨的“采摘難”“采摘成本高”等問題。酸棗樹達產后,畝均產值保守估計也在5000元以上,真正將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懷安縣西沙城鄉水閘屯村酸棗育苗基地工人忙著運輸幼苗。高景山 攝
酸棗樹從種植到盛產需要3—5年的時間,普通農戶觀望心態較為明顯。龍頭種植企業懷藥公司以北莊堡村700畝核心示范基地為樣板先行試種,并且與石家莊以嶺藥業簽訂回收合作協議,確保懷安酸棗仁有多少收多少“不愁賣”,充分降低農民種植風險。
懷安縣采用“托管、三統一分”和“公司+科研單位+合作社+農戶”等模式,推動酸棗產業發展,不僅從源頭保證了產品質量,更輻射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致富,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針對勞動力缺乏,尤其是技術勞動力缺乏的現狀,該縣成立專業化托管隊伍,對深耕、旋耕、起壟、開溝、栽植、鋪管、控草、修剪、采收等環節進行專業化管理,幫助農戶解決勞力和技術問題。為確保產業規模化、專業化發展,懷安縣將酸棗種植納入特色種植業補貼項目,給予脫貧戶、監測戶苗木成本補貼,長期提供技術扶持跟蹤,簽訂購銷合同。
酸棗示范基地成立后,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陸續有北莊堡及周邊村莊的村民到基地打工。正在平整土地的北莊堡村村民王桂花說,2023年春天起自己就到基地打工了,“在基地打工能一直干到10月底,活兒也不難做,每天有130元的收入,最主要是在家門口打工,不耽誤家務活。”
此外,村集體按照6%保底收益+10%效益分紅的方式實現持續增收,并解決北莊堡村及周邊村莊80余名群眾務工。如今,小酸棗不僅在懷安縣落地生根打響品牌,還為廣大農戶開辟了增收致富新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