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潤澤邢襄大地
助力“太行泉城”再現“平地群泉涌”
2014年8月20日,邢臺市狗頭泉泉水干涸,地表裸露。(高分湖北中心供圖)
2024年7月18日,邢臺市狗頭泉泉水涌流,風景宜人。(高分湖北中心供圖)
采訪地點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地河北省邢臺市
受水情況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在邢臺市境內全長93.3公里,途經沙河市、信都區、內丘縣、臨城縣4個縣(市、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年分配邢臺市丹江口庫區水3.33億立方米,受益人口達647.62萬人
邢字,甲骨文寫作“井”。邢臺,即井邑、井地,因平地出泉無數,被譽為“太行泉城”。
20世紀80年代,受地下水使用量增加、降雨減少等因素綜合影響,邢臺市地下水位持續下降。1982年夏季,邢臺境內百泉泉群首次停噴,1986年徹底斷流。
2014年12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后,邢臺市飲用水由地下水切換至“南水”,并配套生態補水工程,推動地下水位持續回升。
2021年8月,邢臺迎來歷史性時刻——百泉泉群復涌。
9月13日,記者走進邢臺市狗頭泉公園,只見明鏡般的湖水倒映著藍天白云,岸邊垂柳依依、蘆葦搖曳。湖邊一口小井,井下便是泉眼,翻涌的泉水蕩開層層漣漪。
看守公園的宋景良今年69歲,是邢臺市襄都區東汪鎮武家莊村村民,他們的村子緊挨著狗頭泉。他說,狗頭泉過去被稱為“水海”,是百泉泉群的主泉之一。20世紀70年代,這里蘆葦遍地,荷花滿塘,稻谷飄香,是典型的水鄉景致。
9月13日,邢臺市狗頭泉泉水潺潺,風景宜人。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楊千帆攝
然而,隨著城市生活和工業、農業等用水增加,地下水嚴重超采,“水海”漸漸變成湖塘,然后變成水坑,直到1986年干涸。
這一干涸就是35年。
隨著“南水”潤澤邢襄大地,2021年8月,狗頭泉、百泉、黑龍潭等泉眼相繼復涌。
“這一天,我等了35年!”宋景良指著公園入口處的一塊展牌,上面有一組狗頭泉的對比照片。一張拍攝于2016年,只見一處小水坑,四周鮮有植被,盡是褐黃色的泥土。另一張拍攝于2022年7月,復涌的泉水形成開闊的湖面,湖邊草木環繞。現今狗頭泉涌水面積達350畝,主泉眼水深40米。
據邢臺市水務局壓采科科長路雷介紹,截至今年7月,全市淺層超采區地下水位連續35個月同比回升,與2018年同期相比回升7.1米,淺層漏斗區逐漸消失。
泉水“撒歡”,汩汩涌流,“太行泉城”重現昔日“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勝景。
七里河,邢臺市的母親河,橫貫市區南部。
今年9月12日,七里河1號壩水滿自溢,標志著全長22.4公里的七里河邢臺市區段實現全域有水。
9月14日,邢臺市七里河兩岸風光旖旎,美不勝收。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楊千帆攝
9月14日,記者來到七里河月亮灣灘地游園,只見河面碧波蕩漾,縷縷水草隨波搖曳,河畔兩岸草木蔥蘢,白鷺、蒼鷺、野鴨等翻飛起舞。
游園岸邊,市民王沙可悠閑垂釣。魚簍里已有草魚、鯉魚、鯽魚、翹嘴鲌。“最近幾年,七里河水量充盈,水草豐美,魚兒也多了起來。”王沙可說,釣魚純圖一個樂,回家時會將魚兒全部放生。
沿河而行,七里河兩岸美景讓人目不暇接——月亮灣灘地游園、佳洲游園、瀛園、白鷺園等20余處灘地游園星羅棋布;體育公園、城市運動公園、智能步道、健身廣場依河而建……
邢臺市城管局七里河建設管理中心相關負責人李成行介紹,過去由于水量不足,河道淤積嚴重,沿岸生態環境嚴重惡化。
隨著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丹江口庫區水成為七里河主力水源,每年持續性給七里河生態補水。如今河道寬度平均260米,累計新增水面380萬平方米。邢臺市持續開展岸線綠化,投放魚苗,吸引了小白鷺、蒼鷺、黑水鴨、白骨頂雞、鳳頭鸊鷉等多種野生珍稀禽類棲息。
“南水北調,不但讓老百姓吃上好水,邢臺母親河也更美了。”邢臺市民曹海朝激動地說。(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天縱 崔逾瑜 許應鋒 楊千帆 河北日報記者 呂若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