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葦綠,荷開十里,碧波泛艇,似到蘇堤……盛夏時節,白洋淀燕南堤木棧道上,游人來來往往,紛紛舉起手機記錄眼前美景。
這是白洋淀燕南堤區域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水會九流,堪擬碧波浮范艇;荷開十里,無勞魂夢到蘇堤。”古往今來,贊美白洋淀的詩文不少,《白洋淀紀事》《小兵張嘎》《雁翎隊》等經典文學作品更是賦予它濃郁的傳奇色彩。
然而,白洋淀并非一直都是那樣浪漫和傳奇。
統計數據顯示,白洋淀曾經歷數次嚴重缺水乃至“干淀”危機。受流域內工業發展、人口增加等因素影響,各種點源、面源污染不斷增加,一些淀區出現“垃圾圍湖、污水橫流”景象。“華北之腎”,曾一度面臨著生態困境。
21世紀初,一些學者疾呼“保護白洋淀已刻不容緩”。河北雄安新區設立之后,白洋淀流域大規模系統性生態治理深入推進。
“我們陸續開展了四期生態清淤工程,提高了白洋淀生態自凈能力,促進了生物多樣性提升。”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局水環境管理組組長周立志說,曾經沼澤化的燒車淀區域,如今變為游人如織的網紅打卡點燕南堤,這就是生態清淤工程的成果之一。
科學補水、清淤疏浚、百淀連通、退耕還淀、嚴密防洪,系列工程協同推進,讓一度蒙塵的“華北明珠”白洋淀重放光彩。淀區水質從2017年的劣Ⅴ類提升并連續三年穩定保持在Ⅲ類,水質達到1988年恢復蓄水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生態變好的直觀體現是,白洋淀的鳥兒越來越多了。
白洋淀淀區一角,一群水鳥在空中飛翔。新華社發
從雄安新區設立前的206種增加到目前的286種,白洋淀鳥類種群數量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上新”。乘坐游船深入淀區,只見各類水鳥有的翱翔在天空中,有的佇立在荷葉上,有的嬉戲在蘆葦蕩。有時,還能看到鳥媽媽帶領雛鳥游蕩覓食。
“白洋淀劃定了9個鳥類棲息地,安裝了智慧監測系統。這樣既能實時記錄鳥類活動情況,又不會干擾鳥類正常生活。”安新縣自然資源局鳥類監測站巡查員趙克儉說。
在白洋淀鳥類科普館,觀眾們跟隨講解員慢慢移步,通過鳥類仿真模型、互動觸摸屏等設備獲得沉浸式體驗。今年4月開放的這座展館,既向觀眾展現著白洋淀“荷塘葦海、鳥類天堂”勝景,也傳播著愛鳥護鳥的生態理念。
安新縣端村鎮大淀頭村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在安新縣端村鎮大淀頭村,臨近淀區的一處坑塘里荷花盛開,景色如畫,吸引著游客眼球。大淀頭村黨支部副書記趙艾樂說,這里以前是個臭水坑,生活污水和垃圾都往里倒,大家都繞著它走。如今,生活污水都通過管道引到污水處理站集中處理,生活垃圾日產日清,臭水坑也改造成了荷花池。
如今,白洋淀78個淀中村、淀邊村的污水、生活垃圾都由專業公司集中處理。村莊里環境好了,白洋淀游客多了。今年“五一”假期,雄安新區接待游客110余萬人次,白洋淀成為熱門旅游打卡地。
春光降臨,蘆芽吐秀;每至盛夏,蒲綠荷紅;時逢金秋,蘆蕩飛絮;隆冬時節,蘆葦成金。四季更迭,鋪陳出白洋淀迷人的自然景色,映照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底色,也給“未來之城”雄安的城市魅力持續增色。(記者 齊雷杰 蘇凱洋 參與采寫 龔璟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