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運河流經縣域最長河段添新景
大運河故城段沿線64個村實現污水處理循環利用
故城縣鄭口鎮,大運河沿村莊蜿蜒流淌。攝于5月23日。河北日報記者 焦磊 攝
穿上跑步鞋、換上T恤衫,6月22日天剛亮,故城縣建國村68歲村民謝明財就出門了——每天,他的生活都從晨跑開始。
400多米外,大運河蜿蜒流淌。堤頂路兩側,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在這跑步,心情舒暢。”謝明財說。
故城段是中國大運河流經縣域最長河段,全長150余里,沿線有64個村莊。“跑”進這片風景前,沿河而居的“謝明財們”也曾為環境所困——臟水遍地潑、垃圾隨手丟,運河邊幾乎成了垃圾帶。
“正對胡同口的就是面積1000多平方米、深近10米的垃圾坑。”謝明財記得,過去一下雨,坑里漚出的臭味兒熏得人都出不了門。
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在農村地區該怎樣保護?
故城人說,面子要靚,里子更要實。
徹底清理村內及溝渠垃圾,剜去“霉斑”;設立“胡同長”“坑塘長”,督促農戶門前三包、房后三管;改造提升坑塘,黑臭水體動態清零……
培養衛生習慣,強化保護意識。謝明財發現,現在村里小孩吃剩的冰糕棍,都要拿在手里找到垃圾桶再丟。
在謝明財晨跑的折返點——姜圈村,村民王志銳家的生活污水不再一潑了之。“家里裝了污水收集池。餐廚廢水等經隔油沉淀后,能沖廁所、澆花。”王志銳說,去年村里還建了小型污水處理站,各戶的生活污水匯集處理后,廢水變“肥”水,可作為優質農家肥還田。這就是故城縣創新實行的“灰水就地利用/黑水轉運+資源化利用”分質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新模式。
據了解,根據人口疏密程度及水量大小,故城縣共設計建設縣、鄉、村級污水處理廠(站)27座,購置吸污運輸車174輛。堅持“廁污并治、黑灰兼治、分散收集、集中處理、綜合利用”,目前,大運河故城段沿線64個村莊全部實現污水處理循環利用。
前不久,該縣分質處理農村生活污水新模式入選生態環境部《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示范案例》向全國推廣。(記者 邢云 焦磊 張懷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