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碑石刻拓片怎么做?貨郎鼓、串鈴、鐵拍板是做什么用的?走進雄安新區雄縣張崗鄉一家“寶藏”博物館,這些問題都能找到答案。
6月13日,記者來到雄安新區首家被省文物局批準備案的非國有博物館——德韻博物館,尋找時間的印記,感受歷史的厚重。
博物館在一處古樸庭院中,繞過門口的影壁墻,滿院的石獅子著實令人震撼。這些石獅子或踞或蹲,神態各異,每一尊都栩栩如生。“這是博物館的室外展區百獅園。這些石獅子,從隋唐五代到宋遼元明清,各個時期的都有。”記者正看得出神,博物館館長何德強迎了出來。
“隋代石獅子造型莊嚴威武,矯健剛勁;唐代的獅子石雕多呈蹲坐式;宋、元時期石獅更加寫實,雕工精細,線條流暢。”何德強對石獅子的熟稔源自他的家鄉張崗鄉,這里是中國仿古石雕文化之鄉。從小就喜歡古代石雕藝術品的何德強逐漸走上了收藏之路。隨著藏品的不斷增多,他萌生了把“私家珍藏”變成“社會共享”的念頭。
2017年,他發起成立德韻博物館,目前館內收藏了近千件古代藝術品,其中包括不同歷史時期的瑞獸石碑、石匾、佛造像等石雕精品,以及明清家具、木雕、宋遼古瓷等。
宋代磁州窯白釉加綠彩小罐、元代三彩獅形人物燭臺、唐三彩脈枕、元代磁州窯白釉刻雙鳳大罐……走進室內展區,一件件古瓷器有序陳列在展柜中,向游客講述著一段段歷史。
“雄州是千年古縣,宋遼時期地勢險要,是兵家必爭之地。當時這里曾設置雄州榷場,經濟、貿易、文化往來不斷,民間貿易十分活躍,流入雄州的商品相當豐富,有布匹、茶葉、珠寶、瓷器等。”何德強說,館內收藏的百余件古瓷器均出自雄州境內。
漫步館中,就像踏上了一場奇妙的時光之旅。轉身間,游客就能從宋遼時代“穿越”到近現代,絲絲縷縷不曾遠去的鄉愁頓時涌上心頭。“這是貨郎鼓,以前挑擔子賣雜貨的生意人用的。那個是梆子,賣豆腐的買賣人用的。”在一間陳列著“老物件”的展廳,不用講解員解說,不少游客主動“解鎖”每件藏品的用途。何德強說,這里不少展品是雄安新區搬遷村民送來的,它們見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見證了社會進步和時代變遷。
上紙、噴濕、砸刷、晾干、撲墨……一系列流程下來,石板上的圖案逐漸顯現在拓片之上。博物館一隅,館內拓片師何同曙正在拓印石板宴飲圖。
“現在每到節假日,就會有不少學生來我們這兒學習拓印技藝,何同曙就是孩子們的老師。”何德強說,隨著“博物館熱”的興起,德韻博物館里的社教活動也變得更加豐富多樣。除了拓片體驗,他們還推出臨摹繪畫、古代藝術品解說等活動,讓孩子們在開放式、互動式、探索式的體驗中了解雄安新區的歷史文脈。
如今,博物館還研發了雄安獅等一系列文創產品。“我們以文創產品為載體,把雄安新區文化附著在上面,把古人的智慧融入現代生活里,做觀眾看得上、帶得走的文創產品,實現把博物館‘帶回家’的心愿。”何德強說。(河北日報記者 曹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