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負文學新使命 傾情書寫新時代
——“紀念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十周年 勇攀高峰的新時代燕趙文學”座談會側記
6月13日,中國作家·河北文學周“紀念文藝工作座談會召開十周年 勇攀高峰的新時代燕趙文學”座談會在石家莊召開,與會作家共話河北文學發展和新時代的新使命。
2014年10月15日召開的文藝工作座談會是一座繼往開來的豐碑。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是新時代文化建設和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綱領性文獻,閃耀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真理光輝。
“燕趙大地文脈昌盛、人才輩出,河北文學始終緊貼時代脈搏,反映歷史變革。河北幾代作家始終堅持與黨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齊奮進,創作出眾多既彰顯時代精神又兼具藝術感染力的優秀現實題材文學作品。新時代河北文學事業繼承優良傳統,勇擔新使命,迎來繁榮發展的黃金時期。”中國作協社聯部主任李曉東對河北文學作出高度評價。
茅盾文學獎得主李洱認為,河北文學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既具備中國文學史所蘊含的諸多共性,又具有明顯的地域風格。比如以孫犁為代表的“荷花淀派”將“革命”融入抒情傳統中去,將傳統的人情美、人性美與革命的樂觀主義、英雄主義和諧統一起來,探索出一條典雅高貴的革命文學民族化的路徑。關仁山長篇小說《白洋淀上》關注當下火熱的現實生活,寫出現場感的同時又將歷史與現實交匯,傳統與現代套疊,以現實主義的方法拓寬了鄉土寫作的路徑。
“河北擁有深厚的鄉土文化、紅色文化底蘊。在時代大潮中,河北作家始終腳踩堅實大地為人民書寫。”天津市作協副主席龍一認為,燕趙之地是文學富礦,有著豐富的營養。從河北走出去的作家付秀瑩,源源不斷地從故鄉這座文學富礦中汲取營養,往返于北京和故鄉之間,從一個小村莊展現當下中國農村的現狀和問題,傳統和現代,發展和未來。劉榮書《黨小組》題材新穎,描寫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時期,愛國青年志士與日本侵華勢力殊死搏斗,和國民黨勢力斗智斗勇的故事。《望烽煙》則回歸中國傳統,探討“忠義”精神,與當下生活構成一種對話。
在談到河北詩歌時,魯迅文學獎得主郁蔥認為,近年來,河北青年詩人在詩歌寫作上頗具活力和創造性,且極具個性特征。他們對詩歌美學價值的認識更加廣闊,既融合了河北幾代詩人的經典元素,又契合當今詩歌藝術的發展。他認為,詩人是時代的觀察者和記錄者,詩人要用自己的筆觸記錄下時代的變遷和人民的命運。
《作品》雜志社社長、總編輯王十月不僅關注“河北四俠”等作家的創作,也將目光投向具有寫作潛力的年輕作家。他談道:“河北的傅問雪是一位歷史老師,他的短篇小說集知識性、趣味性、游戲性、實驗性于一身,看似戲謔放松,卻又苦心經營。而左惟微卻是感性的,她寫了很多石雕藝人的故事,有點魔幻現實,又有荷花淀派的唯美,感受纖細入微。”
廣西壯族自治區作協副主席李約熱和重慶市作協副主席李元勝認為河北文學的現實感與時代性十分凸顯。從河北成長起來的作家鐵凝,她的創作與燕趙文化有著內在精神聯系,蘊含著堅韌質樸、寬厚包容、求實創新、重信尚義的河北人文精神;何申、談歌、關仁山組成的河北“三駕馬車”直面時代生活,直面現實困境。“河北四俠”面對新時期的現實,在創作實踐中借鑒、吸收了全新的寫作技術,更注重作品在思想廣度、寫作深度上的探求。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不是簡單的口號。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在省作協主席關仁山看來,面對新時代,如何用文學作品表現新時代偉大變革,如何用新人形象來展現時代精神,是作家的重要課題。河北作家應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傾情書寫新時代、新成就、新氣象。
省作協副主席李春雷說:“新時代的燕趙大地,是一片創造奇跡的熱土。作家要用心用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體悟時代變遷,傾心打造精品力作,努力回答時代之問。”(河北日報記者 肖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