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報道《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觀察》,來關注雄安近零碳建筑技術應用大賽。111項參賽作品,匯聚近零碳建筑技術領域全國創新資源,為雄安新區打造低碳、綠色、可持續的城市典范注入新活力。
河北廣播電視臺記者 張文敏:
說到雄安新區零碳示范建筑,就不得不提到我身邊的雄安自貿試驗區交流展示中心。這是一座"會呼吸"、"能發電"的"零碳大廈"。簡單來說,它就像一個生命體一樣,不僅節水、節材、節能、環保,而且還可以通過各種技術組合,實現能源的自給自足。更為神奇的是,這棟建筑的室溫可以恒定在20到26(攝氏)度之間,可以說真正做到了四季如春。
雄安鐵建中心項目建筑設計師 邢亞杰:
展示中心主要采用了可再生資源來做我們的能源補充,一是地源熱泵將地下地表淺層熱作為夏季供冷、冬季供熱的冷熱源。同時引用了光儲直柔的概念,通過我們自己的光能發電來進行儲藏,自我內部消化,相當于我們自己產生的碳量與我們所節省的碳達到一個平衡,來成為零碳建筑。
近零碳建筑以其全生命周期綠色低碳的運行優勢,成為未來城市高品質生活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雄安近零碳建筑技術應用大賽",立足雄安建設綠色低碳之城,推廣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聚焦近零碳建筑及園區解決方案、高性能保溫隔熱材料、高性能節能門窗三大賽道,精準點題破題,吸引到全國183項作品參賽。其中有111項脫穎而出進入決賽。
雄安綠研智庫總經理 深圳建科院副總工程師 徐小偉:
總體來說,我覺得代表咱們國內零碳建筑和零碳園區,這方面比較前沿的工程化的一個整體應用,像儲能、專項設備的研發研制這塊,針對性地提出了面向零碳建筑或者是零碳園區(建設)過程中,需要擊破解決的一些技術難點,也起到了賽會的宗旨。
中國建筑節能協會秘書長 吳景山:
從參賽的作品來看,原來傳統建筑行業的這些供應商,他們在找新的方向、新的賽道,綠色低碳成為了一個主流,目前新出來的很多新的材料,新的一些解決方案,包括比如真空絕熱板,還有其他的一些材料,我覺得這些給我們這個建筑保溫行業帶來了新的技術方向。
這些參賽作品聚焦近零碳建筑領域的前沿技術和解決方案,涵蓋大型公共建筑、校園及辦公園區、產業園區、居住區等不同場景,展現建筑行業在節能材料、門窗設計等方面的最新進展。
國網河北建設公司復興220千伏變電站項目負責人 張現:
我們制定了碳排放的定量計算、自然通風、優選設備等92項具體的減碳措施,實現了我們變電站全壽命周期的近零碳建設。實施我們的方案,一年建5000座變電站的話,每年可減碳量約100萬噸,這就相當于一座城市連續運行300天的減碳量。
安能綠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 王曉波:
我們這次參賽的產品名稱是內置真空絕熱板復合保溫系統,它跟咱們傳統的建筑材料相比,它的保溫效果要好兩到三倍,對于咱們住戶來說,建筑公攤會減小,住戶的得房率會增加,另外能夠滿足咱們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筑節能效果要求。
作為智能建造試點城市,雄安新區正在推動打造近零能耗建筑核心示范區,現階段已有14個項目按近零能耗建筑標準高質量建設和運行,總建筑面積約70萬平方米,示范面積約33萬平方米。當前雄安新區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階段,本次參賽的近零碳建筑技術和解決方案,也將大大滿足疏解單位和城市開發建設單位的建設需求。
雄安新區建設和交通管理局一級主辦 李勁遐:
將來對雄安新區加快推進近零(碳)能耗建筑核心示范區會有一個積極的促進作用,對產品規模化推廣應用、技術集成的推廣應用會進一步提高。
為了讓大賽遴選出的創新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更好地落地實施,大賽還同步推出近零碳建筑技術產品展。賽后,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按照"先行先試再規模化、集成式推廣應用"的思路,引導相關企業與在雄安新區落地的央企、高校、醫院等開展對接,打造更多的綠色建筑場景,促進參賽成果轉化落地和示范應用。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建筑節能與科技處處長 趙慶建:
對評選出的獲獎作品和優秀作品,我們將優先列入雄安未來場景近零碳建筑引導和鼓勵類技術產品目錄,在資本投資、政策支持、成果交易和入駐雄安主題樓宇等方面優先予以優惠,加速在雄安新區以及全省場景化落地、規模化應用、產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