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吳新光 石鵬飛 通訊員 梁曉初
5月30日下午,兩位邯鄲籍院士現身邯鄲大劇院小劇場,引起不小的轟動。當天,是全國科技工作者日,賀泓院士、楊萬泰院士出席院士專家燕趙行邯鄲站活動,作“硬核”報告會分享。
2023年以來,圍繞我省主導產業發展,河北省科協支持舉辦“高端專家燕趙行”“燕趙品牌學術交流”等活動項目80余項。河北省科協所屬省級學會舉辦各類學術交流活動1000余場次,50余名院士、100余名國外專家參與,積極助推形成新質生產力,河北在科技創新高地上漸行漸近。
柔性引進院士 匯聚科創源頭活水
淶源縣白石山腳下的華中小鎮,占地約3.5平方公里,是“科創中國”試點城市保定市院士科學家集群基地。
成立6年來,基地先后建成了以“科學家小鎮”“科學家空間”“科學家小院”“科學家咖啡”等為支撐的交流平臺。
淶源縣華中小鎮被授予首批“河北省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資料圖片
基地除每年定期舉辦創新驅動發展大會暨中國白石山生命科學大會外,還先后舉辦了白石山第三代半導體峰會、科學家活動月等高端學術研討及交流活動。
“讓院士專家和保定‘親如家人’。”保定市科協相關負責人介紹,保定市強化科學家活動月系列活動,每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邀請院士專家到保定開展學術交流、專題調研、聯誼對接、休閑休養,積極為院士專家、企業家建立對接平臺,從技術、項目、資源等方面提供精準服務,當好橋梁紐帶,促進項目落地。
截至目前,基地已與93名院士及300余名在各領域極具影響力的科學家簽約。保定維特瑞光電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過與基地院士、專家持續深度技術合作,開展數字化智能交通領域攻關,共獲授權專利300余項,軟件著作權300余項,研發出新產品20余項。
為充分發揮院士專家引領作用,保定市用好院士專家服務中心、院士周末工作坊和15個生命科學、先進材料等高端智庫,開展院士專家保定行、百家學會進保定、海智引才行動等,為保定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匯聚源頭活水。
科技創新的主體力量是人才。“兩院”院士不僅是科學高峰的“攀登者”,更是各行各業的科技“大牛”。柔性引進院士等高端科技人才,一般通過院士工作站或院士聯絡處,為企業提供新產品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技術支持。
楊萬泰院士作題為《高分子與我們》報告。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吳新光 攝
楊萬泰院士是我國著名的高分子化學家,也是從邯鄲走出去的第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始終心系家鄉發展。這次回邯,他到邯鄲市東部縣進行調研,每到一處都直奔企業生產、研發一線,與企業負責人、科研人員交談,詳細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核心技術研發、人才隊伍建設等情況。
“我研究了45年的高分子,一直想要為家鄉做點什么。”楊萬泰院士打算自己研究的高分子領域最新課題能在邯鄲完成相關科學試驗,并形成生態富民產業。
中國工程院院士賀泓,是大氣污染防治專家,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所長。位于邯鄲的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718所與賀泓院士團隊通過合作研發、技術交流、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等方式,共同承擔了“船用柴油機尾氣低溫脫硝催化劑”等多項科技計劃項目,攻克了相關凈化材料研究難點,研發產品均已實現工程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邯鄲市科協通過組建跨學科、跨領域、跨界別的“科技服務團”,搭建起企業與國家級學會、京津冀學會溝通的橋梁,把創新要素、創新資源引入邯鄲。到目前,已與20個學會團隊開展合作,柔性引進院士專家等高端人才100名,服務全市企業300余家,解決關鍵核心技術20余項。
創新“最強大腦” 帶來豐碩科創成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鄒學校是保定望都縣的常客,因為他一直從事辣椒遺傳育種工作,望都是全國著名的“辣椒之鄉”。
對于無辣不歡的食客來說,希望讓辣味來得更猛烈一些。
經過幾年的刻苦攻關,鄒學校院士團隊從湖南雙峰優良資源中選育出自交系作母本,與河北雞澤辣椒雜交形成“博辣紅牛”。“博辣紅牛”這一新品種遺傳了“父母”的多種優勢,特別是紅色素、辣椒素和產量都高,而且適合機械化采收。
弘揚科學家精神賦能河北高質量發展成果展中的院士成果展區。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吳新光 攝
鄒學校院士表示,望都辣椒色澤純正、辣素高、肉質厚,市場認可度高。下一步將攜團隊依托院士創新中心為望都辣椒品種的引進、繁育、種植提供技術支撐,助力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
辣椒院士創新中心是望都縣依托鄒學校院士科研團隊開展辣椒新品種研發和傳統品種提純復壯的重要載體,是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重要舉措。
2023年,河北省科協聯合省鄉村振興局確定了第一批產業顧問組幫扶點,邀請鄒學校院士等73名省內外專家,組建9個產業的幫扶顧問組,積極服務鄉村全面振興。
河北衡水老白干酒業股份有限公司也“嘗”到了與院士團隊合作的甜頭。他們與孫寶國院士團隊聯合申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傳統釀造食品制造關鍵技術研究與裝備開發”,使白酒類項目首次登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平臺,促進了白酒產業的新型數字化、智能化工業轉型升級,提升了老白干酒的質量及品牌競爭力。
帶來發展新理念 科創河北再提速
這個初夏,“未來之城”涌動著令人振奮的熱潮,“人才”“創新”成為這里的熱詞。
5月11日至12日,作為雄安新區第二屆科技·人才·創新周的重點活動之一的院士專家雄安行活動舉辦。60余名院士專家相聚雄安新區,為新區建設發展建言獻策、貢獻智慧。
賀泓院士作題為《建設自凈城市的探索與展望》報告。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吳新光 攝
此次,賀泓院士在時隔五年后回邯感慨頗多,“希望能帶給大家一個全新的理念。”這次報告會,他專為家鄉建設自凈城市建言獻策。
在應對大氣污染的過程中,煤電、鋼鐵、建材、水泥等行業普遍采取了除塵脫硫脫硝技術,實現了超低排放,這背后是我國研發的污染源控制技術在發揮作用。
“當前所取得的大氣污染防治成果,基本上都以末端處理為主。例如,用催化還原的辦法將氮氧化物還原成氮氣和水,把二氧化硫吸收下來轉化成石膏等,這些都是末端治理手段,在消除污染物的同時可能會帶來碳排放的升高。”賀泓院士說。
現代城市中人口集聚、產業集聚,污染排放已經大大超出空氣、水體、土壤等生態環境的自凈能力,我國大氣污染防治已經進入“深水區”。
“‘雙碳’目標的提出促使我們必須考慮‘減污降碳’的協同增效,倒逼我們走高質量發展道路。”賀泓院士表示,隨著污染控制技術的進步,通過技術、工程等手段提升生態系統對污染物自我凈化的能力,建設一個“自凈城市”有望從設想變為現實。
賀泓院士介紹,自凈技術是低能耗甚至沒有能耗,相對于污染治理的投入是低成本的。目前“自凈城市”還是一個新理念,需要各方協同推進。以新建公共服務設施、城市更新以及老舊小區改造等為契機,加大自凈技術和材料的使用力度,讓更多建筑物“低能耗、自凈化”,真正構建一個具有自凈功能的城市,讓“鋼鐵森林”也能成為“凈化器”。
眾多院士專家“入冀”,到底給河北帶來什么?
河北省科協相關負責人認為,聚焦培育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需求,科技創新是關鍵變量。要把科技創新搞上去,就必須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布局,都要靠人才支撐,而且人力資本的質量遠重于數量,院士專家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補短板、強弱項、填空白,加大招才引智力度,集中力量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新突破,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才能推動河北經濟社會發展邁向更高水平。”河北省科協相關負責人說。
近年來,通過院士工作站或院士聯絡處,河北柔性引進合作院士達400多位,產業鏈、創新鏈與人才鏈實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