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法院強化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管理和善意文明理念
四萬余家企業修復信用獲“重生”
3月8日,在唐山市行政審批局信用修復窗口,工作人員(右)正在向一家企業員工講解信用修復材料報送流程。 河北日報記通訊員 黃敬一 攝
近日,因失信而寸步難行的石家莊市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得一次重整旗鼓再出發的“重生”機會——隨著企業失信信息被法院和政務服務部門從失信“黑名單”中刪除,信用得到修復,回歸正常經營軌道。
信用修復,是基于法院協調各方當事人達成和解,解除全部或部分強制措施。
這是一家高科技企業,年利稅曾過千萬元,而且有訂單、技術儲備和生產能力。企業自2017年出現資金短缺情況,無力償還欠款,之后被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且在參與政府采購活動、取得政府資金支持等18個方面受到限制。2023年9月,公司負責人主動聯系法院,希望給企業一次機會。
法院調查了解相關情況后,指導企業制定償債方案,并帶債權人到企業參觀,了解其發展前景。最終,債權人同意以企業盈利逐步償還債務。該企業則保證,只要能夠正常生產經營,3至5年內清償全部債務。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我省法院持續強化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管理,著力構建“失信必懲戒、信用可修復、守信有激勵”的執行誠信治理體系,2017年在全國率先與省政務服務部門建立失信數據庫連接,實現了各聯合懲戒實施部門與政務服務部門數據共享。
目前,對于符合已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法院已執行完畢等情形的失信被執行人,法院和政務服務部門3天內可將其失信信息從失信數據庫刪除。
此后,失信被執行企業的聯合懲戒按相關規定被解除,其審批服務、公共資源交易等事項隨之恢復。
今年年初,全省法院開展失信懲戒專項整治行動,將嚴把失信名單“入口關”作為重點。對失信行為與確無履行能力情形進行嚴格區分,全面核對身份信息,確保失信懲戒措施準確無誤處罰到應處罰的失信被執行人,杜絕“一納了之”。
另據了解,我省法院對于有主動糾正失信行為意愿但還沒能力解決的企業,則會根據個案情況給予一定失信寬限期,期內可暫不納入失信名單,幫助這些“誠實而不幸”的企業造血再生,督促他們自動履行義務。
去年以來,我省4萬余名企業法人被移出失信“黑名單”。全省法院對照信用修復的相關規定,及時刪除相關企業失信信息,讓他們盡快重新回歸正常生產經營軌道。
省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與各聯合懲戒實施部門充分溝通,探索和推廣更完善、更便利的守信激勵和信用修復措施,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記者 桑珊 趙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