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是如何制作的?”“如何實施人工增雨?”“不同顏色的預警信號都有哪些含義?”3月23日,圍繞今年世界氣象日“氣候行動最前線”的主題,承德市氣象學會組織60多名小學生走進承德市氣象局,近距離了解氣象科普知識、學習氣象防災減災技能。
在市氣象站,工作人員帶領大家走入觀測場,近距離接觸各種氣象探測設備。在這里,工作人員詳細地講解了氣象要素的探測原理和數據采集、氣象探測設備的用途以及觀測、記錄、采集和發報的全過程。
在天氣預報節目錄制演播室,工作人員被同學們團團圍住。“天氣預報節目是怎么做出來的?”“為什么主持人身后的背景是藍色的?”在得到生動細致的解答后,同學們又走上演播臺,過了一把“氣象小主播”的癮。在各部門的精心安排下,學生們從氣象數據觀測到天氣預報分析,再到最終的氣象產品發布,全方位地認識和了解了氣象工作。
當氣象小主播、聽氣象專家講氣候變化、參觀人影發射車和移動氣象車,在觀測場學習觀云測雨……此次科普宣傳活動,進一步拉近了氣象與學生的距離,提高了學生對氣象知識、氣象法治意識的了解,有效增強了防災減災意識,提升了科學自救互救能力。
各縣同時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3月21日下午,圍場第二小學、第三小學師生和家長近100人的參觀隊伍來到圍場氣象局,進行氣象科普實踐活動。活動期間,大家參觀圍場氣象科普館,通過講解員現場講解、數字化影片、互動游戲、裸眼3D等方式學習了氣象發展史、二十四節氣、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等氣象知識。
豐寧滿族自治縣和隆化縣開展了世界氣象日科普宣傳進校園活動。科普課上,工作人員結合世界氣象日“氣候行動最前線”的主題,從世界氣象日、氣象的概念、氣象知識、氣象災害和人工影響天氣五方面,為學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氣象知識講座。此次活動激發了學生們對氣象科學的熱情,增強了學生們的氣象防災減災意識和緊急避險能力,對推動校園氣象防災減災工作起到了促進作用。(承德市氣象學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