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許艷艷 張世豪 郭甜肖 姚杰 郭晶璇 戴璐繁
春日的西柏坡,綠意盎然,滿是生機。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西柏坡是一個永載史冊的名字。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同志和他的戰友們從這里出發,一路向北,“進京趕考”。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在這里深刻指出,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用“趕考”激勵全黨,強調“必須永葆‘趕考’的清醒和堅定”。
西柏坡航拍。
從執政全國的“趕考”到復興之路的“趕考”,75年來,中國共產黨“趕考”的腳步從未停歇。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趕考”路。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們奔赴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條新的趕考之路上。
“新考卷”書寫“新答卷”。“趕考日”前夕,長城新媒體記者深入走訪石家莊市平山縣西柏坡村、北莊村,和三位“趕考路”上的親歷者、見證者、參與者一起,從細微之處看鄉村振興,看時代變遷。
閆青海:講好西柏坡故事
“你看,這是毛主席用過的桌子,這個臺歷還停留在1949年的3月23號,那天,毛主席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
說起“趕考日”的故事,79歲的閆青海滔滔不絕。他皮膚黝黑,講起話來鏗鏘有力,頭上裹著白毛巾,村民們都形象地稱他是西柏坡的“代言人”。
閆青海(左)向記者講述“西柏坡故事”。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許艷艷 攝
3月20日,聽聞記者想要了解“進京趕考”的故事,閆青海熱情地招呼記者來到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從毛澤東同志舊居到七屆二中全會舊址,他邊走邊說,一路上回憶著當年的情景。
年輕時,閆青海親歷了西柏坡的歷史歲月。這些年,他則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講好西柏坡故事”上。
1948年秋天,才3歲多的閆青海得了重病,奄奄一息,絕望的父母把他包裹起來放在石磨盤上打算放棄。后來,住在西柏坡的董必武夫婦發現了他,及時把他送到醫院搶救,他這才活了下來。
“是黨給了我生命,我要永遠記住黨給我的恩情。”說到動情處,閆青海的眼睛濕潤了。
閆青海(左)向村民展示“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許艷艷 攝
1968年,23歲的閆青海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來擔任西柏坡村黨支部副書記。
20世紀80年代,當地村民還過著一貧如洗的日子,閆青海帶著村里的壯勞力開始外出“闖蕩”。去石家莊做煤炭裝卸工、憑汗水掙錢……閆青海一心要帶領村民們過上好日子。
1983年,閆青海用賣布攢下的錢買回一艘游船,在村里搞起了旅游。村民看到也能賺錢,陸續加入。后來,閆青海又開了全村第一家“農家樂”,村民們也紛紛效仿。依托西柏坡紅色旅游資源,當地村民逐漸富裕起來。
如今,閆青海主要侍弄菜園、講黨課。“這些歷史故事,我都是聽村里老一輩人講的。我們這一輩有責任,把西柏坡的故事傳承下去,這就是我接下來的‘趕考路’。只要你們有需要,我就會一直講下去。”
閆二鵬:把生意做得更紅火
奔向好日子,西柏坡人的“趕考”從未停歇。西柏坡村80后小伙兒閆二鵬就是其中之一。
3月21日,記者一行進入西柏坡景區,沿著中共中央舊址西側的一道小坡往下走,還沒到村民閆二鵬家門口,先聽到一陣說笑聲,進入院子,房客正在和服務員商量食宿安排。
春季旅游旺季來臨,閆二鵬開的西柏坡招待所50間房全部預訂一空,我們的采訪多次被預訂電話打斷。
閆二鵬(左)招呼客人到飯店吃飯。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姚杰 攝
“客人多,事也多,服務員拿不準的都得我親自來,手機24小時不敢關……”閆二鵬略顯抱歉地笑著說。
團建、培訓、研學,42歲的閆二鵬始終保持著一股子創業的勁頭。2005年大學畢業后,他回到家鄉西柏坡村,從母親手中接管了家庭賓館。
不滿足于傳統經營模式,閆二鵬成立了村里第一家旅行社,建起西柏坡旅游網。為更好深挖紅色文化,提升服務內容和品質,他經常去外地考察,學習借鑒好的經驗。
眼瞅著研學游日漸火熱,閆二鵬瞄準機會,又開發了研學項目。他帶著學員參觀學習西柏坡紅色文化,讓學員汲取力量再出發。
來西柏坡村的游客越來越多,閆二鵬也擴大規模,建了一棟新樓,其中兩層餐廳、一層會議室。他的生意從招待所延伸到了飯店、紅色拓展基地等領域,年收入從接手時的10萬元翻了好幾番。
閆二鵬經營的招待所每年帶動當地村民增收十幾萬元,圖為當地村民在招待所工作。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姚杰 攝
如今,閆二鵬又打起了新算盤。
“現在年輕人崇尚自然,越來越多人喜歡草坪露營。”去年,他花了大半年時間,帶著工人們將閑置的近3畝荒地清理出來,平整土地,為今年開辟戶外露營這一新業態做好準備。
作為新一代西柏坡人,閆二鵬身上有著西柏坡老區人的自豪感,也有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旅游新業態,把紅色文化更好地宣介出去。“現在來西柏坡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我有信心也有動力把生意做得更紅火!”
封紅卷:咱村里也得優化營商環境
“優化營商環境是我們村今年的頭等大事!”3月22日,記者見到平山縣北莊村黨支部書記封紅卷時,他正在跟村里的商戶交流。
一個村為啥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頭等大事?封紅卷有自己的想法。
作為革命歌曲《團結就是力量》的唱響地,北莊村挖掘紅色資源,推動綠色振興,村里的變化一年上一個臺階,最多時一天接待上千名游客。
有了高人氣,符合北莊村情的項目陸續入駐:智慧大棚、田園綜合體、手工作坊、電商直播平臺、新華書店、光伏發電……有了好項目助力,北莊村集體收入連續兩年突破百萬元。
村民的日子紅火起來了,怎么能讓好光景越來越好呢?封紅卷想,企業引進來了,還要團結廣大村民接力做好服務,讓企業來得了,更要發展好。
封紅卷(右)了解團結食堂的經營情況。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姚杰 攝
團結食堂剛開業時,客流較少,村干部就主動向游客推介。“如果有游客問起村里有什么地方能吃飯,我們優先推薦團結食堂,同時要確保飯菜的優質,做好入駐企業和游客‘兩頭’的服務。”封紅卷說。
優化全村發展環境,不光是村干部的事,還要把村民和企業團結起來,大家一起把企業和村民的事做好。
這些年,村里土地流轉成立了由企業運營的田園綜合體,這些地塊多分布在道路的盡頭。起先大家沒注意到這會影響到農用車掉頭,后來有村民向村干部反映這個情況,經過村企協商后,田園綜合體的圍欄進行調整,給村民留足了空間。問題妥善解決后,一些村民主動到田園綜合體幫忙。
封紅卷(左)向到北莊村研學的學生講述北莊故事。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姚杰 攝
在封紅卷和村民、入駐企業負責人印象中,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
如今,北莊村確定了“紅色北莊、綠色振興”的發展思路,繼續唱響鄉村振興“團結之歌”。“下一步,我們將豐富業態、增加體量,讓企業能夠安心在村里發展。同時,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加強環境整治,促進鄉風文明,給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吸引更多游客來到北莊。”封紅卷笑著說,“這就是我的‘趕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