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賈宏博 李佳琦 李元華
道路指示牌設計成了音樂卡帶,垃圾桶也做成了手鼓形狀,帶有音樂符號的藝術涂鴉……行走在衡水市武強縣周窩村,獨具特色的音樂裝飾、個性張揚的藝術小館,處處彰顯著樂器和音樂的魅力。
周窩音樂小鎮航拍。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佳琦 攝
近年來,依托良好的產業基礎和民居特色,周窩村堅持以文化產業帶動農村發展,著力打造了有吸引力、高品位的音樂小鎮,“周窩音樂小鎮”已成為周窩村具有文藝氣質的代稱。
周窩音樂小鎮整潔且充滿藝術氣息的街道。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佳琦 攝
“土味”村莊被音樂“點亮”
周窩村,原本是北方一個平平無奇的村莊,村名乍聽起來有點“土”。這個地處華北平原、滹沱河畔的村莊,為何能被音樂喚醒、被文化點亮?提到周窩村的嬗變,不得不提村民陳學孔。
20世紀80年代末,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當時在天津一家國營樂器廠工作的陳學孔嗅到了商機。他辭職后帶著學到的樂器制造技術回鄉創業,與村民周國芳合作,成立了縣里第一家樂器廠。
然而,薩克斯、單簧管、吉他等樂器每件都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配件,制作如此精密的配件,對當時的村民來說,困難可想而知。“當時的村民連西洋樂器是啥都不知道。”回憶起創業之初,已是古稀之年、現任中國樂器協會副理事長的陳學孔感慨道,“用銼刀銼,用砂輪磨,讓整天擺弄鐮刀鋤頭的莊稼人干技術活兒,不容易。”
周窩音樂小鎮隨處可見村民閑暇時在大街小巷演奏樂器。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佳琦 攝
靠著莊稼人的執拗和勤勉,讓周窩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多了幾分迎難而上的勇氣。他們從大城市樂器廠請來技術員,有了專業指導,再加上練習、練習、再練習,幾個月下來,原本種莊稼的“門外漢”,逐漸變成了“老師傅”,做出的產品銷售到大城市,獲得了認可。
再后來,隨著先進技術的不斷引入,產品質量逐年提升,小小的樂器廠發展壯大,2009年更名為河北金音樂器集團有限公司,探索打造中高端產品,逐步打開國際市場。如今的金音集團,早已成為當地的龍頭企業,產品囊括木管、銅管、提琴、吉他四大系列100多種,年產值超過4億元。
在金音集團這一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下,武強縣樂器產業迅速發展。目前,金音集團每年生產的樂器超過100萬件,70%銷往海外。其中,管弦樂器產量高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二。
“2012年國家大力扶持發展文化產業,我們基于樂器產業和周窩村的民居特色進行挖掘和提升,打造了以音樂為主題的特色小鎮——周窩音樂小鎮。”周窩鎮宣傳委員郭莉君介紹,2012年,武強縣對周窩村水、電、路、暖等基礎設施進行了升級改造,并按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模式,周窩村打造了集“吃、住、行、游、購、娛”功能于一體的特色音樂小鎮,小鄉村實現了從傳統村落向有文化、有情懷的特色小鎮的“蝶變”。
周窩村村民周衛倉在自己的工作室內做著薩克斯修復工作。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佳琦 攝
家門口的“詩與遠方”
濃郁的音樂氛圍讓周窩這個村莊充滿活力,全村不到300戶,人口近千人,從事跟音樂和樂器相關工作的就有400人左右,平均每戶至少一人在金音廠上班,最近幾年,村里在網上銷售樂器和相關文創產品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
被一陣悅耳的薩克斯樂聲《回家》所吸引,記者走進村民周衛倉的工作室。提起周衛倉,他可謂村里的名人,只要有時間,他都會免費教村民們吹奏薩克斯。作為土生土長的周窩村人,他18歲進入當地一家樂器廠做學徒,學習組裝薩克斯。經過3年的勤學苦練,又到山東、天津等地樂器廠打工,并開始學習吹奏薩克斯。
“2012年,聽說家鄉要打造‘音樂小鎮’,深深吸引了我。家鄉對創業者扶持力度非常大,回來后,免費用門臉房、減免稅費,讓我心里特別溫暖。”周衛倉說,音樂是周窩村的靈魂,也是村民們日常生活的樂趣所在。
采訪過程中,周衛倉的電話時常響起,有定制薩克斯的,有咨詢怎么維修的。“訂貨特別多,說實話雖然很累,但是我們真的很幸福。”周衛倉難掩內心的喜悅,“從我回來創業到現在,掙的錢比以前多了很多。還能守著老人孩子,都能照顧到,而且還打造了我們自己的品牌。”
來自四川的手工吉他制作工匠彭科飛在周窩音樂小鎮創業。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佳琦 攝
當年被音樂小鎮發展的美好前景和優厚政策所吸引的可不止像周衛倉一樣的本地人,來自四川的手工吉他制作匠人彭科飛選擇到周窩創業,是他最為自豪的決定。
“音樂小鎮項目開始,我就過來了。之前一直從事吉他方面的工作,以前上班環境比較復雜,來到這里,工作單一,可以專注做一些有創意的產品,沒有那么多壓力。”彭科飛介紹,很多外地游客會走進他的工作室,可以現場體驗一把吉他的誕生過程,會給大家帶來一種新鮮感。
“音樂小鎮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我向廣大音樂愛好者發出邀請,歡迎大家來到周窩,實現自己的夢想。”彭科飛開心地說。
近年來,隨著政府對文化產業的重視和支持,周窩村的音樂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村里建起了音樂學校、音樂廣場,為村民們提供了更好的學習和交流平臺。同時,周窩村還積極引進外部資源,與各大音樂學院、音樂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為小鎮的音樂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像周衛倉一樣,手工制作吉他、手工制作長笛等各類管弦樂器的工坊遍布周窩村。街頭巷尾,時??梢月牭接茡P的琴聲、激昂的鼓點,村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音樂會”,吃上“音樂飯”,尋找“詩與遠方”。這幾年,村里人均收入,由建音樂小鎮前的3000多元增至如今的2.5萬元,還帶動了周邊西辛莊、李封莊等6個村發展。
周窩音樂小鎮的世界樂器博物館內陳列著各種西洋樂器。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佳琦 攝
“音樂小鎮”,讓世界聽得到
“世界·樂器博物館”——在周窩,這座外形酷似鋼琴的建筑,總能吸引游人駐足。作為我國首個收藏世界珍貴西洋樂器的博物館,這里陳列了打擊樂器、吹奏樂器、彈撥樂器、拉弦樂器等各式各樣的樂器1500余件。
“這把高音薩克斯同肯尼·基(Kenny G)吹奏《回家》用的是同款!”講解員張林悅為到武強縣周窩村“世界·樂器博物館”參觀的游客講解樂器知識。她很自豪——工作的單位已經成為到周窩不得不來的新地標。
目前,周窩村以樂器產業為基礎,以音樂文化為特色進行建設,涵蓋音樂體驗中心、世界樂器博物館、水樂方及十字步行街四大旅游板塊,成為集樂器生產、觀光旅游、體驗教學、文藝演出、餐飲住宿等功能于一體的特色音樂小鎮,帶動樂器生產及加工配套企業近百家,文化創意小微企業百余家,從業人員達3000多人。
同時,周窩村還豐富了年畫館、音樂會館、吉他工坊、賦格書苑、鼓一張民俗手工體驗館、薩克斯公社等文化旅游業態,配備了街角咖啡、主題民宿等休閑設施,共改造特色院落81套、門店15間,可同時接待200人住宿,1000人用餐。
“我們以成功入選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堅持發揮比較優勢、強化資源整合、開展跨界聯動,推動旅游產業向‘農文旅’深度融合延伸,旅游業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武強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王建利介紹。
周窩音樂小鎮內隨處可見的音樂元素。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佳琦 攝
近年來,音樂小鎮加強線上線下策劃推廣,中國吉他文化節、麥田音樂節、露天廣場音樂會、藝術家采風……一場場文化交流活動,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知名演奏家、歌手、樂隊等前來演出。游客既可以觀看表演,又能欣賞小鎮特色風貌,體驗樂器的制作過程,還能購買原廠直銷的樂器。在各種音樂交流活動中,鄉親們結識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從中感受到不同的文化,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據介紹,周窩村先后獲評首批中國特色小鎮、全國魅力新農村十佳鄉村、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全國文明村等。2022年,周窩音樂小鎮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音樂是游走的,總有一天會重新流回那些村莊、山坳與田邊。”周窩音樂小鎮的一條街道上,這條標語格外引人注目。時尚的西洋音樂元素與厚重的華北鄉土氣息,塑造出周窩音樂小鎮獨特的氣質,也奏響了周窩音樂小鎮鄉村振興的美麗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