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賈宏博
主持人語:
食為政首,糧安天下,實施鹽堿地和戈壁等非耕地綜合利用、有效增加耕地面積是實現糧食增產的重要途徑,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如何喚醒鹽堿地這一“沉睡”資源,更高效綜合利用好鹽堿地,讓鹽堿灘變身米糧川?出席全國兩會的我省代表紛紛為鹽堿地綜合治理建言獻策。
嘉賓:
郭進考: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
趙治海: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首席專家
孫建設:全國人大代表、河北農業大學教授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小麥專家指導組組長郭進考。本人供圖
治土“有方” 提升鹽堿地農作物單產
郭進考代表: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對于鹽堿地綜合利用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渤海新區黃驊市中捷產業園區作為典型的濱海鹽堿地區,面對鹽堿地改造成本高、維護難的現實,轉變思想、變換賽道,從“以種適地”角度入手,近年來相繼培育出了“捷麥19”和“捷麥20”等自主研發的旱堿麥品種,畝產由50公斤提高到245.4公斤,真正實現了攥緊中國種子,端穩中國飯碗,有力促進農民收入增長,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有了良種,還需要良技相配套。河北治理鹽堿地的“藥方”之一,就是咸水結冰灌溉技術。過去改良鹽堿地用淡水泡田,隨著水排走鹽分,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壓鹽瀝堿”。這得需要大量的淡水,可是我省的鹽堿地所在地區都很缺乏淡水資源。在滄州潛心研究鹽堿地改良的中國科學院團隊就利用苦咸水進行冬季灌溉,實現了表層脫鹽。
等來年開春,結冰咸水最先融化、下滲,把地表大部分鹽分帶到地下,等氣溫回升,地表結冰的淡水就會融化,又起到第二次稀釋鹽分的作用。這項技術讓滄州鹽堿地的土壤鹽堿度從8‰降到了3‰左右。這些“治土”方法已經小有成就,目前,我省還在探索新路子。
有了良種,良技,還需有良法輔助。在邯鄲曲周等地,鹽堿化曾是制約當地農業發展的最重要因素,經過科研院校數十年治理,才讓大片耕地恢復了正常生產性能,現在智能化耕種管收農機裝備廣泛應用于田間地頭,大大提高了播種質量,為提升糧食單產作出了貢獻。
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落地靠的是人。在走訪調研中發現,同等地力的情況下造成不同的產量結果,主要是技術落地的不同程度造成的。
建議創建“四新模式”展示基地,改變傳統農技推廣模式,把室內講搬到田間講,讓老百姓親自選品種、親自看技術。同時,各地有組織地建基地,以點帶面,四兩撥千斤,來加速新品種的推廣速度。如果將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農人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我們的糧食單產提升落地,讓每一寸土地生產更多糧食。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首席專家趙治海。本人供圖
“張雜谷”實現“藏糧于畜”
趙治海代表:
我國有15億畝鹽堿地,其中適宜種植糧食的有5億畝,利用潛力巨大。“張雜谷”系列品種具有抗旱、耐鹽堿、抗逆性強的特性,在輕中度鹽堿地種植,畝產糧食可達400公斤。在18億畝耕地之外的鹽堿地上大力發展“張雜谷”種植,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鹽堿地由于土地生產成本較低,可以獲得較高的預期收入。隨著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的成熟,向鹽堿地要糧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目前,大眾飲食消費理念的變化,增強免疫力成為大眾健康飲食的剛需,小米的保健養生價值重新得到更多青年人的認可。
建議將耐鹽堿谷子新品種“張雜谷21號”“張青谷”系列飼用谷子列入鹽堿地綜合利用主推品種,在非耕地上實現糧飼大幅度增產;同時解決我國農牧交錯帶優質飼草短缺問題,實現“藏糧于畜”。因為種植牧草谷子沒有季節限制,春季可以春種,麥茬可以夏種,都是牛羊的優質飼草。所以說,種草也是種糧,肉蛋奶又是重要農產品,通過“藏糧于畜”,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扎實推進新技術研發、新模式推廣,將“生物可降解地膜+谷子秸稈生產草本菌菇+廢菌渣有機肥還田技術”列入鹽堿地主推技術,拓展鹽堿地綜合高效循環利用新模式。
另外,在鹽堿地綜合利用上引入金融保險機制,推進鹽堿地特色高效產業可持續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孫建設。本人供圖
以科技創新提升鹽堿地“土特產”競爭力
孫建設代表:
河北是鹽堿地面積較大的省份之一。近年來,河北省鹽堿地綜合利用取得積極進展,但仍存在鹽堿地治理科研實力相對薄弱、綜合利用水平不高等一些突出問題,科技攻關還需提速、再提速。
什么品種的梨適合滄州市海興縣這樣的鹽堿地?又該如何進行田間管理呢?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河北農業大學在當地建了一所創新驛站,從選育耐鹽堿杜梨砧木入手,經過反復實驗、比對,最終篩選出 7個適合當地土壤特性的杜梨品種,同時摸索出了一整套刻芽整形、控冠、培肥地力技術,一并教給果農,讓昔日的鹽堿地變成了如今的聚寶盆。
在強化科技支撐方面,建議建設鹽堿地科技創新工程與平臺,培育鹽堿地綜合治理人才隊伍,建立長期的綜合示范基地。突破改土、節水、生態保護等系列關鍵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加快鹽堿地分類分級綜合利用技術體系建設。突破鹽堿地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高值化利用共性關鍵技術,提升鹽堿地“土特產”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