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弓幸民
3月1日,上市企業海泰新能公告稱,擬對全資子公司增資9600萬元,主要用于康保-曹妃甸氫氣長輸管道項目建設,張家口生產的“綠氫”將通過管道源源不斷輸送到唐山市,用于交通、氫冶金、工業用氫等領域。
同日,上市企業長城電工發布公告,參股子公司新源動力全體股東擬共同設立新源動力(河北)有限責任公司,進軍河北氫能產業。
能源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積極發展清潔能源,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普遍共識。氫能,清潔高效,潛力無限,其開發與利用已經成為新一輪世界能源變革的重要方向。正在能源轉型中的河北,為何成為產業巨頭青睞的發展寶地?
一場以建設清潔高效、多元支撐的新型能源強省為目標的變革,正在河北悄然進行,氫能產業同光伏、風電一起,構建著河北的新能源格局。
氫燃料公交車在加氫。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楊澤 攝
“氫”舞飛揚 瞄準核心技術突破
很多人還記得2022年北京冬奧會上萬眾矚目的那一幕,“雪花”飛起,“氫”舞飛揚,火炬“飛揚”的小火苗成為北京冬奧會的主火炬。首次采用氫能作為火炬燃料,最大限度減少碳排放,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綠色低碳的發展理念。
這不是“氫”在北京冬奧會上的唯一亮相。
在張家口賽區,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張家口賽區賽事服務用車的主力,往返穿梭于冬奧村和場館之間。
“吃”進的是氫,排出的是水,零污染、長續航,清潔高效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相較傳統能源車輛,每行駛100公里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70千克。
冬季的張家口氣候寒冷,低溫環境下快速啟動一直是困擾行業發展的技術難題。作為氫能產業新賽道上的領跑者,2016年,億華通在張家口建立生產基地并試點推廣。從那時起,企業就開始了一場與低溫的較量。
通過技術攻關,億華通自主研發了-30℃環境下燃料電池系統快速冷啟動關鍵技術,-30℃超低溫環境下,不到2分鐘即可快速啟動,攻克了行業難題,也對北方地區規模化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歷經高海拔、低氣溫、復雜路況等環境驗證,北京冬奧會期間保持穩定高效運行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證明了億華通氫燃料電池的成熟度,為賽事提供了高質量的交通保障。
北京冬奧會期間使用億華通燃料電池發動機的氫能公交車。
非知之艱,行之惟艱。作為全球最大氫生產國,我國氫能產業尚處示范應用和商業模式探索階段,氫能產業生態尚未全面建立,不僅規模尚未上去,而且受國外技術壁壘限制,如加氫槍、壓縮機、儲容器和質子交換膜等關鍵設備,氫密封材料、低溫金屬材料、高效冷絕緣材料等關鍵材料都需進口,唯有堅持戰略升維與創新突破,才有可能在氫能國際競爭中搶占到制勝高地。
向“卡點”突破的號角已經吹響,河北先后印發了《河北省推進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河北省氫能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河北省氫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5年)》等指導性文件,進一步明確了河北氫能產業發展的目標任務,全力支撐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8月,京津冀、上海、廣東等城市群納入國家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示范期四年。各地的發展規劃都明確提及,要實現電堆、膜電極、雙極板、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空氣壓縮機、氫氣循環系統8大核心零部件技術的突破。在這些關鍵環節,河北各地企業正在主動探索、逐個突破。
2023年6月30日,河北省氫能產業創新聯合體成立大會在張家口召開。由京津冀等區域54家氫能領域科技型骨干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投資機構等共同發起成立創新聯合體。根據規劃,該創新聯合體將在3-5年內,圍繞氫制備、儲運、供能、動力、原料五大方向,聚焦10項集成系統,研發33類核心裝備,突破近百項關鍵技術,轉化一批科技成果,持續推動氫能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
從無到有,從源頭實現“從0到1”的技術突破,正在不斷出現。
河北省氫能產業創新聯合體成立大會現場。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章紫薇 攝
政策引領 搶灘布局氫能新賽道
企業駛入氫能發展快車道,離不開政策“東風”。
2022年,是中國氫能產業的風口之年。3月,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從頂層設計上明確了氫的能源屬性,即“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各地紛紛跟進出臺氫能產業規劃和扶持政策。
以交通場景應用切入,深化產業鏈布局,隨著京津冀、上海、廣東、河北、河南五個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群獲批,一年新增千余家氫能企業。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城市群已針對氫能產業發布超50項政策。
搶占新賽道,在氫能產業的規劃和政策支持上,河北是發力較早的省份之一。2021年7月,河北在《氫能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規劃:到2025年,培育國內先進企業10-15家,氫能產業鏈年產值達到500億元。
《河北省推進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明確提出,鼓勵邯鄲、張家口、保定等依托氫能產業基礎和特色優勢,建設氫能產業研發、生產、示范中心,打造國內一流的氫能產業集群和裝備制造基地。各地結合本地的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紛紛出臺政策推動氫能產業發展,為推動氫能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藍圖。
全球首臺套單體每小時產氫量2000標方水電解制氫裝備在邯鄲下線。圖片來源:新邯鄲客戶端
1月26日,保定舉行氫能產業成果發布暨全國首個百臺級氫能環服項目啟動儀式,長城集團氫能產業園項目、蓮池區全國首個百臺級氫能環服項目等總投資近50億元的6個氫能產業項目現場簽約。會上發布《保定市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十條措施》,明確支持燃料電池車輛示范應用、核心技術重點突破、基礎設施建設、可再生能源制備綠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并設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
2月21日,中船(邯鄲)派瑞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摘得邯經出告字〔2024〕02號地塊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該地塊位于邯鄲經開區中船路與毛遂大街交叉口西北角,凈用地面積約149畝,將用于建設氫能裝備產業園項目(一期),總投資4億元,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產2.5GW氫能裝備的生產能力。
作為我國最早從事水電解制氫(氧)技術研究的國家科研單位,中船(邯鄲)派瑞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效大功率堿水電解制氫及低成本質子交換膜(PEM)電解制氫關鍵技術與裝備研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扶持好龍頭,政企齊上陣。這些政策“東風”吹“綠”了氫能產業的“田野”,展現了河北在“新賽道”中的頂層設計優勢,為搶占“碳中和”制高點奠定了堅實基礎。
億華通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前停放的氫燃料公交車。張家口市橋東區委宣傳部 供圖
“氫”力加速 集群發展全鏈探路
如今,在河北尋覓氫能印記并非難事,應用場景的多點開花已然是一種“硬實力”。
組建氫能產業集群,才能站穩發展的風口。前不久,以皮革聞名的辛集,開了一場“綠色辛集 氫啟未來”氫能產業大會,22輛氫能重卡亮相、集“氫電油氣服”為一體的綜合能源站落成,一個縣域范圍內的氫能“制、儲、運、加、用”產業鏈露出強勁的“骨骼”。
澳森特鋼集團運輸車隊隊長劉超指著新配備的氫能重卡說:“這輛車一年能跑10萬公里,一年能節省1萬元左右,優點就是動力足、噪音小、節能環保。”
在辛集市河北飛天石化集團“氫電油氣服”綜合能源站,重卡排隊加氫。飛天石化副總經理劉斌說:“作為辛集市首個可以加氫的能源站,是辛集市氫能產業‘制、儲、運、加、用’全鏈條布局的環節之一。除交通領域外,我公司還將氫氣的生產、儲存、運輸、分銷、應用等各個環節來謀劃、運作,助力辛集市氫能產業全鏈條發展,為完善綠色、可持續能源體系作貢獻。”
唐山中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內。
在張家口市發改委氫能專班辦公室,一張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鏈全景圖引人注目,上面顯示,張家口市共有氫能產業鏈企業30多家,涵蓋了氫能產業全部主要環節。為讓產業鏈更加穩固,不久前,由京津冀等地的54家氫能領域科技型骨干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投資機構等共同發起成立了“跨越行動戰略合作聯合體”,啟動氫能產業跨越行動方案,構建起規模更大、鏈條更長的氫能產業集群。
聯合體的成立,將進一步完善張家口市氫能產業鏈條,以“可再生能源綠電綠氫供應”“氫能裝備及核心零部件產業”“氫能多場景應用”為出口,找準產業鏈發展的關鍵點,并相互配套補鏈,拓寬張家口氫能市場和落地應用。
在鋼鐵之城遷安,有遷安特色的“煤-焦-氫”焦爐煤氣副產制氫產業已經形成。焦爐煤氣副產制氫生產出的純度高達99.999%的高純氫,為后端氫能源綜合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大力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探索利用多余電量發展電解水制氫,加快構建“光-電-氫”綠色制氫產業鏈,實現由制備“灰氫”向制備“綠氫”轉變。中溶科技等制氫項目已在遷安投產,年產車用高純氫氣達1萬余噸,全市光伏發電裝機總容量達21萬千瓦。
在遷安氫能產業園的唐山銳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線,工作人員正在組裝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圖片來源:遷安市融媒體中心
氫燃料電池產銷鏈也是關鍵。遷安以氫能重卡替代為驅動力,投資52余億元,建成了集燃料電池發動機生產、氫能重卡組裝及整車生產、燃料電池測試中心、新能源車輛智慧運營等于一體的氫能產業園。出臺氫能重卡購置補貼政策,實現成本“打兩折”,目前已上牌運營氫能重卡300余臺。
有時而后重,有勢而后行。多個稟賦各異的氫能產業集群,正在燕趙大地茁壯成長。作為元素周期表中63種元素之首的元素,氫,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元素之一;作為幾乎取之不盡的環保能源,氫能,面向未來,一扇充滿無窮想象力的大門正在徐徐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