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囑托,攜手行進在新時代的浩蕩春風里
——寫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之際
雄安新區容東片區(2023年11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一)
萬里山河,春風浩蕩。
這里是京津冀,中國堅實的胸膛。
從高空俯瞰,這個區域就像一顆熠熠生輝的巨鉆,瀕臨渤海、背靠太岳、攜攬“三北”,綿亙的山脈如起伏的呼吸,蜿蜒的河道似流動的血脈。
這里是京津冀,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之一。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下,京津冀協同發展從謀思路、打基礎、尋突破,到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克難,不斷書寫新時代區域協同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十年砥礪奮進,十年勇毅前行。一個世界級城市群正在崛起,一場靜水深流的區域深層次變革正在加速,一項歷史性工程展現出更加雄闊壯麗的未來。
(二)
區域協調發展是局部問題,更是全局問題;是經濟問題,更是重大政治問題。
京津冀,面積21.6萬平方公里,承載1億多人口,是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這里也曾有區域發展難啃的硬骨頭。“北京吃不完,天津吃不飽,河北吃不著”,既有“大城市病”的困擾,又有區域發展水平懸殊的困惑,“發展鴻溝”的矛盾問題必須破解。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從問題破題,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如何破除利益藩籬、行政壁壘,真正使京津冀發展的“勢能之差”變為“動能之和”?
“京津冀發展合作走到今天這樣的程度,光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已經不行了,光靠簡單的來回相互走動已經不靈了,光靠孤立地簽訂幾個協議已經不足了。”
“著力點和出發點,就是動一動外科手術,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決‘大城市病’問題。”
…………
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牽掛這片土地,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問題高度重視,一直進行著深入思考、探索著破題之道。
2014年2月26日,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
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明確將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重大國家戰略,發出了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動員令。
這是史無前例的大手筆。
“京津冀地緣相接、人緣相親,地域一體、文化一脈,歷史淵源深厚、交往半徑相宜,完全能夠相互融合、協同發展。”
“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扎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
…………
習近平總書記的宏偉擘畫,立足的是21.6萬平方公里的區域,瞻望的是960多萬平方公里的浩蕩激流。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新時代里謀篇落子的第一個區域協調發展的國家戰略,是優化國家發展區域布局和社會生產力空間結構的關鍵一招,是推動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引擎,是打造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的點睛之筆。
這是深謀遠慮的部署推動。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
…………
習近平總書記的鏗鏘話語,堅定著我們落實重大國家戰略的信心。2019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迎來春秋五度。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強調:穩扎穩打,勇于擔當,敢于創新,善作善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實踐證明,黨中央關于京津冀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是符合我國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需要的,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有效途徑。”
“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進各項工作,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
…………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激發著我們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向廣度深度拓展的力量。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赴雄安、抵滄州、到石家莊,探工地、看港口、問民生,實地考察雄安新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并主持召開兩場座談會,為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明方向。
三次座談,跨越九年,一次次關鍵的指引,澎湃著思想的光輝。
這是充滿深情的關心厚愛。
“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
“要緊密結合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通過籌辦北京冬奧會帶動各方面建設,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
…………
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飽含著對河北發展的殷切期望和對河北人民的深切關懷。京津冀協同發展,明確界定了河北的功能定位,給河北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又賦予河北前所未有的歷史責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11次視察河北,多次就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為我們指路領航、把脈定向,鼓舞著我們抓住用好重大國家戰略機遇,將重大機遇轉化為澎湃動力。
遵循著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京津冀協同發展必將不斷邁上新臺階,我們必將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北篇章。
1月11日無人機拍攝的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 河北日報記者 劉光昱 攝
(三)
有思想的引領,才有歷史的前進。有堅定的落實,才有豐碩的成果。
時光荏苒,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了。
十年來,河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聚焦“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以更大力度深化拓展京津冀重點領域合作,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堅定不移推動重大國家戰略在河北落地見效。
牢記囑托,踐行使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倪岳峰接連不斷調查研究、安排調度,主持召開相關會議,就如何抓好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機遇作出一系列部署。
從“你是你、我是我”,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省各地各部門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服從服務于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局,在解放思想、奮發進取中牢牢把握重大機遇。
人越走越親,手越握越緊。三地黨政代表團定期互訪學習考察,簽署多輪省市間戰略合作協議。建立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協商機制,研究部署三地協同主要任務,人大、政協分別開展協同立法、跨區域協商,構建“要事有統籌、任務有督辦、落實有專班”工作體系。
藍圖疊加施工圖,擊鼓催征干勁足。我省堅持一盤棋的指導思想,一系列專項規劃、重大政策先后出臺,《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制定實施。
…………
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闊步向前。“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的定位再次標注了新的里程碑,為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新畫卷,更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新使命。
如何從非凡十年的成果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求索經驗和啟示,切實把發展機遇轉化為發展優勢,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以更大力度實施重大國家戰略,努力把雄安新區打造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從省委十屆四次全會到省委十屆五次全會,再到2024年省兩會,河北都作出了明確而堅定的回答。
(四)
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雄安新區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區域。
北京向南100多公里,河北雄安新區。
啟動區的項目工地上,塔吊林立;白洋淀的荷塘葦海上,飛鳥翔集;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的咖啡廳里,談笑風生;雄安之眼的“城市大腦”里,看見未來……
短短6年里,雄安新區從無到有、從藍圖到實景,一座高水平現代化城市正在拔地而起,堪稱奇跡。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決策、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為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領航指路、把脈定向。
“這是黨的十八大后中央抓的一個新區建設。雄安新區是黨中央批準的首都功能拓展區,同上海浦東、廣東深圳那樣具有全國意義,這個定位一定要把握好。”2016年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時強調。
2017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到河北省安新縣,實地考察一座新城的規劃。彼時,“雄安新區”還是中央內部文件里的新詞。
當天中午,一場小型座談會在安新縣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戰略選擇,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歷史性工程。
2019年1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雄安新區。在“千年秀林”,總書記望著一株株小樹苗,欣喜地說:“讓它們跟著雄安新區一起慢慢生長。”
在雄安新區規劃展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仔細端詳展板上的《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總書記強調,建設雄安新區是千年大計。新區首先就要新在規劃、建設的理念上,要體現出前瞻性、引領性。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努力創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標桿。
2023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乘坐復興號高速動車,從北京沿著京雄城際鐵路,不到一小時就抵達雄安站。
在雄安新區啟動區核心位置,總書記登高遠望,塔吊林立的繁忙景象盡收眼底。總書記勉勵現場建設者:“這是百年不遇的歷史機遇,你們承擔著重要的歷史任務,要努力啊!”
既穩扎穩打,又只爭朝夕。牢記黨中央設立雄安新區的初心,雄安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作用進一步顯現。
央屬標志性疏解項目壓茬推進。首批疏解央企總部建設進展順利,北京交通大學等4所高校雄安校區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雄安院區開工建設,央企在雄安設立子公司及各類分支機構200多家。源自北京的30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在雄安注冊。
起筆是世界眼光,落筆為時代標桿。“1+4+26”規劃體系和“1+N”政策體系基本建立,292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500多億元。“四縱三橫”高速公路和對外骨干路網全面建成,京雄城際鐵路和雄安站建成投運。新建地下管廊141公里,“城市大腦”等智能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同生共長。
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加快打造。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加快組建,雄安高校協同創新聯盟成立,中國科學院雄安創新研究院具備交付條件,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掛牌運行,百校百所千企、萬名首都大學生“雄安行”成功舉辦,雄安未來之城場景匯正式啟動,“雄才十六條”反響熱烈。
建新城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好生活。白洋淀淀區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野生鳥類達到276種,“千年秀林”工程累計造林47萬多畝。雄安新區12萬回遷群眾住進安置房,從村民變成市民,開始了新生活。
當前,雄安新區已進入大規模建設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階段,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并舉。
“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穩扎穩打,善作善成,推動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要求,讓這座“未來之城”更加令人期待。
2023年1月17日,從北京大興飛往香港的南航CZ309次出境航班起飛。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五)
交通、生態環保、產業,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三個率先突破領域。
河北全面落實“三區一基地”功能定位,從交通無縫銜接,到生態攜手保護,再到產業轉移升級,重點領域全面提升,協同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交通一體化建設有序推進,“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
大興國際機場“鳳凰展翅”,京張高鐵、京唐城際鐵路、津興城際鐵路等開通運營。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鐵路營業里程超1.1萬公里;京津冀高速公路里程近1.1萬公里,較2013年增長超四成。京津雄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成效顯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彰顯。
2023年京津冀細顆粒物平均濃度較2014年下降57.3%。京津水源上游重點流域生態補償實現全覆蓋,2022年京津冀治理區淺層地下水、深層承壓水水位較2018年分別回升2.25米、6.72米。塞罕壩機械林場被聯合國授予“地球衛士獎”“土地生命獎”。
產業鏈、創新鏈合作逐步深化,“梯次聯動、優勢互補”加快形成。
“六鏈五群”產業協同新格局確定,生物醫藥等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繪制,產業鏈群迸發強勁動力。精心打造京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津冀蘆臺·漢沽協同發展示范區等重點合作平臺。2014年以來,河北累計承接京津轉入基本單位4.3萬余家。2023年,引進央企二三級子公司實現歷史性突破,全省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01%。
重點領域,重點突破,夯實了協同發展的交通支撐、生態支撐、產業基礎,促進著河北發展潛力加速釋放,也促進著京津冀整個區域高質量發展。
(六)
京津冀協同發展從根本上講要靠創新驅動。
“以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合作重點。”
“要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
…………
創新,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京津冀調研時多次強調的關鍵詞。
京津冀創新基礎扎實、實力雄厚。隨著協同創新逐步深化,河北的發展空間不斷拓展。
構建產學研協作新模式,與京津聯合打造重點創新產業鏈。張開雙臂擁抱央企,促進創新資源加速向河北集聚。
與京津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主動對接中關村等創新策源地,支持京津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在河北建設科技創新平臺。
三地攜手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共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并設立天津、通州、燕郊等分中心。河北不斷健全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機制,加快促進京津科技成果在河北轉化。
2023年11月,京津冀三地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推進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的決定》,提出建立健全區域創新體系,協力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創新,是思維的重構,需要體制機制深層次的調整。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抱成團朝著頂層設計的目標一起做”。
遵循這樣的要求,河北不斷破除制約協同發展的行政壁壘和機制體制障礙,構建促進協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制度保障。
2015年5月,保定市兒童醫院委托北京兒童醫院管理,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首家跨省托管的公立醫療機構。一場公立醫院跨省托管合作的新實踐、新探索隨之開啟。
2016年7月,入駐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的藥企等來好消息,園區實行京冀“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在國內首開“企業在河北、監管屬北京”的跨區域管理體制先河。
2020年1月,京津冀三省市人大率先從機動車污染防治上破題,分別在各自人代會上通過了同一文本的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京津冀首部全面協同法規誕生。
2021年9月,時隔25年首次實現全線通水的永定河,成為京津冀區域近十年來首條通過跨區域協同治理實現通水的河流。
…………
十年來,“協同”的觀念深入人心,三地在完善協作機制、統一規劃、統一立法、聯合聯動執法等方面不斷突破、深入合作,激發出澎湃的發展活力,協同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繼續做好協同創新這篇大文章,一個創新活力迸發的京津冀必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2月1日,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賓館式養護區,河北燕達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王詩男過來巡診。河北日報記者潘文靜 攝
(七)
一個為了人民更美好生活的京津冀,是全社會的期待,也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的牽掛。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最終要體現到增進人民福祉、促進共同富裕上。”
…………
宏偉的國家戰略,處處關聯著每個人觸手可及的幸福。在協同發展的天平上,“人民”始終是最重的砝碼。十年來,和協同發展相伴而生的是人民群眾滿滿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社保服務互聯互通。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簽署《京津冀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卡通”合作框架協議》。在京津冀“一卡通”建設推動下,三地居民社保卡跨省通用、一卡多用、線上線下場景融合發展加快實現。三地參保職工辦理養老保險關系跨省轉移,只需在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提交申請即可實現。
教育合作扎實推進。聯合制定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一批京津優質學校在河北設立分校。200多所京津中小學幼兒園與河北200多所學校開展跨區域合作辦學,累計成立15個跨區域職教聯盟、22個高校發展聯盟。
醫療資源擴容下沉。河北與京津共建8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三地互認71項資質資格。2023年,京津冀取消異地就醫備案,49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70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跨省異地就醫普通門診費用直接結算。
十年,協同發展成果綻放成人們燦爛的笑臉,為協同之路涂抹上溫暖的色彩。彰顯更加真摯的為民情懷,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充滿民生溫度的“協同故事”必將刻進新的年輪。
(八)
春潮澎湃京津冀,風好正是揚帆時。
每天6時56分,一列復興號高鐵迎著晨光從北京西站出發,一路駛向河北雄安新區。列車,行駛在一望無垠的京畿大地,也仿佛行駛在催人奮進的時光里。
“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
未來在望、使命在肩,大道如砥、行者無疆。踐行囑托,攜手行進在新時代的浩蕩春風里,京津冀協同發展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