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家門口的紅樓生活超市東三教店開業后,這里便成了家住省會東三教新村的李先生家的“菜籃子”。
“除了離家近、購物方便,更重要的是這里是‘供銷社’老牌子,蔬菜也都是從供銷社領辦的合作社直接運來的。你看,多新鮮!”一排排“石供農產品專柜”前,李先生拿起幾根產自無極縣某合作社的黃瓜,放進了購物車。
完善農產品直采直銷體系,實現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市供銷社紅樓生活超市的積極探索,正是我市供銷系統全力寫好“土特產”文章,助推廣大農戶合作共富的縮影。
如何做好“土特產”文章,并把這三個字琢磨透?市供銷系統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充分發揮自身網絡、資源等優勢,結合區域公共品牌建設、健全體系做強流通、龍頭企業帶動等工作,積極推進“土特產”發展,為各地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打好“特色牌”
富硒紫麥面、“三蘇”土布、文創產品……走進位于欒城區的“欒城集”品牌店,一件件特色農產品琳瑯滿目,顧客更是絡繹不絕。
利用欒城“三蘇”祖籍、全域土壤富硒、供銷社服務“三農”職能等優勢,該區供銷社按照“統一品牌、統一宣傳、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經營思路,實施“農商對接、兩線融合、實體經營、網上交易”為一體的新型營銷模式,建成了由政府主導、供銷社牽頭主辦,以各專業合作社、生產加工企業、種植大戶參與的多方共建運營機制,創新發展了“欒城集”特優區域品牌供銷平臺。
“我們就是要將欒城特色產品形成重拳,全力推進區域特色產品走出欒城、走出河北、對接全國大市場。” 該區供銷社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已建成3個“欒城集”品牌店,店內冠以“欒城集”品牌產品25個,匯集了全區32家農民合作社、生產加工企業、種糧大戶等,涵蓋7類210多個品類的特色產品。
“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農產品品牌12個,涌現出欒城‘欒城集’、井陘‘實在井陘’等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市供銷社有關負責人表示,全市供銷系統大力推進“土特產”品牌建設,著力打造競爭力強、美譽度高、特色鮮明的區域公用品牌,助力本地“土特產”企業提升盈利水平,實現農產品增值收益更多留在農村、留給農民。
拓寬致富路
日加工淀粉150噸的生產線一條、10噸烘干生產線兩條、100噸冷藏庫一座……在靈壽縣,塔上鎮供銷社采用紅薯育苗、種植、收貨、加工、儲藏、銷售為一體的合作模式,堅持走“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路子,帶動了紅薯產業發展。
“目前,我社已帶動一萬多農戶加入到紅薯產業中來,種植面積6萬多畝,年銷售額近2000萬元。”塔上鎮供銷社負責人表示,該鎮已形成紅薯規模園區,進一步帶動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并促進更多年輕人返鄉投入到鄉村振興大潮中,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
在晉州市,桃元供銷社順利升級改造,不僅新建了供銷社超市,還建起了本地特色農產品展廳,將本地特色農產品、手工藝產品集中到基層社農產品展廳,通過展示銷售和電商銷售等多種方式,助力本地“土特產”銷售,千方百計助農增收。
據了解,去年以來,市供銷社大力推進基層社改造,注重拓展基層社服務功能,幫助農村“土特產”擴大銷售,助力更多農戶走上致富路。
增強帶動力
“土特產”要想賣得好,完善的服務網絡必不可少。
市供銷社將發展現代流通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培育了正定、無極、晉州等一批較為完善的縣域流通網絡體系建設示范縣(市),以及河北中山日化、正定瑞天等一批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推動供銷合作社農產品銷售系統高質量發展。
其中,正定城關供銷社依托瑞天超市積極開展農產品進超市活動,與縣域內5個農產品加工企業、3個蔬菜基地、20余個專業社建立直采關系,100余家連鎖超市設立了農產品銷售專柜、專區,年實現鮮活農產品直采直銷萬余噸,在方便消費者的同時,也解決了農產品“賣難”“買貴”問題。
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也不可小覷。
在行唐縣,大山兄弟土特產品有限公司帶動合作社種植紅薯、黑花生、黑豆、黑小麥、黑玉米等系列農產品,對產品生產、加工實行統一供種、技術服務、收購與生產、使用統一品牌銷售的一體化經營方式,并與農戶簽訂種植收購協議,幫扶農民增收。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做細做實基層社改造、流通網絡建設等工作,助力廣大農戶通過‘土特產’增收致富,為全市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市供銷社有關負責人說。(記者 吳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