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奔赴
北工大教授常駐滄州
對于北工大滄州創新研究院的落成,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北工大滄州創新研究院執行院長嚴海蓉并不感到意外。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推進,一些在京企業外遷,北工大急需尋找新的企業完成科研成果轉化,而周邊的城市也需要高校為自身產業升級注入人才力量。
多次外出考察后,北工大與滄州牽手成功。“滄州引進研究院的意愿非常強,在政策、場地、資金上給予了大力支持,讓我們感受到了滿滿的誠意。并且滄州于北京而言有地緣優勢,乘坐高鐵只需1個小時,同時,我們也考察了一些企業,看到了他們的實力。”嚴海蓉說,2019年年初敲定此事,同年6月份他們的工作人員就入駐辦公了。
在嚴海蓉看來,滄州一些相關部門積極搭建企業和研究院溝通的橋梁,他們一邊收集企業需求,一邊為研究院背書,邀請老師深入企業,并且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對接會,幫助研究院與企業更好地接洽。“這讓我們的工作進行得很順利,很舒心。”嚴海蓉說。
專業服務
輸送技術培養人才
河間市東風線纜有限公司一直想申請國家電網的認證,但由于認證多、難度高,一直沒能實現。
和北工大滄州研究院接洽后,這個愿景有了成為現實的可能。
2020年初,嚴海蓉帶著學生到東風線纜公司進行為期兩周的考察,很快發現了生產中的弊端。
“主要是生產不夠規范。工人以熟人居多,生產流程不固定,工作起來常常商量著干。這些情況導致不確定性增加,想要獲得認證自然就難。”嚴海蓉說。
要把生產流程確定下來,就要變“人”管為“系統”管,而這和嚴海蓉團隊的專業不謀而合。考察后不久,一套生產管理系統上線,為東風線纜公司解了難題。
系統上線后,從下訂單就開始進行系統管理,需要哪種規格的線纜,就選擇相應的程序下訂單。下單后,系統自動把信息發給采購、生產部門,同時銷售部門能隨時看到生產進度。各個職能部門各司其職,生產有序,不僅提高了效率,更規范了流程。而東風線纜公司拿到國家電網認證的愿景也成了現實。
項目完成后,服務才剛剛開始。
“北工大老師和學生長期待在滄州并不現實,項目結束后,還需要專業人才去服務、運營,本地人才最合適。我們考察過,滄州戶籍的高端人才大多流向了一線城市,留在本地的不多。于是,我們寄希望于和當地高校合作,培養人才,來實現人才本地化的可能。”嚴海蓉說。
北工大研究院落地滄州后,嚴海蓉隨即拜訪了滄州師范學院、河北水利電力學院等滄州高校,并進行了一系列合作。北工大滄州研究院與滄州師范學院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制定專業化建設方案及職業能力訓練方案、開展“訪問工程師”、教學實踐、學生實習、產學研合作教育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合作;滄州技師學院教師到北工大滄州研究院所屬項目實習,助力他們成長為雙師型教師……
北工大的到來,帶來了高校的科研力量,為企業提供了技術支持,為滄州培養了一批本地人才。
感受滄州
有冷有暖更有“溫度”
“實在是太冷了!”聊到在東風線纜公司調研時,嚴海蓉脫口而出。
那時,正值三九天,嚴海蓉團隊被安排住進了員工宿舍。然而,宿舍里沒有暖氣,空調開了似乎也沒多大用處,晚上睡覺時,更是冷得不敢脫衣裳。與此同時,春節臨近,北京疫情愈發緊張,老師和學生面臨著異地過年的窘境。
“現在想想,那兩周還是有些驚心動魄,一邊要在工廠里和冷空氣作斗爭,一邊又有未知疫情的壓力。”嚴海蓉笑著說,“不光是那一個項目,由于疫情反復,我們常被封在項目場地,現在想想,也是一次難忘的經歷。”
自2019年來到滄州后,嚴海蓉的雙城生活已經持續了4年。最開始,她對滄州只是因一部名著而耳聞,4年來,她對這座城市越來越熟識。
滄州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滄州是好人之城、滄州的火鍋雞很好吃……她對滄州的文化如數家珍,覺得這里生活成本低、幸福指數高。
嚴海蓉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對接會后,一名企業家興沖沖地跑到她跟前,跟她講自己的想法、需求,明明是陌生人,卻表現出了極大的信任,嚴海蓉覺得距離一下子拉近了,“雖然我們不是本地人,但滄州人直率、熱情的性格讓我們覺得異常親近。”
嚴海蓉說,滄州是個有溫度的城市,這讓她的雙城生活奔波辛苦減少,溫暖幸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