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陘縣建設和美鄉村吸引更多游客“走進來”
這里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好山出好水,好水養好魚。2023年12月27日,記者走進井陘縣威州鎮坡頭村的鱘魚產業園,只見養殖人員在池塘間穿梭忙碌著,肥美的鱘魚在水中暢游,不時泛起一圈圈波紋。
“你瞧,這就是我們養殖的鱘魚,魚肉的品質和口感都不錯。”坡頭村鱘魚養殖戶李海良正忙著往魚池里投料喂食,“這里流淌出的山泉水天然無污染,符合鱘魚養殖對高品質水質要求。”
在李海良家的魚塘里,大大小小的魚池有15個。養殖鱘魚讓李海良的腰包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好?,F在,坡頭村鱘魚養殖面積達到530余畝,鱘魚產業園年創經濟效益達1500余萬元,為村集體年增收28.9萬元。
在坡頭村,一路走,一路看,跟鱘魚相關的產業項目一個接一個。
沿著村中道路,記者來到“鱘味農家院”,經營者李帆正拿著漁網在池邊查看鱘魚生長情況,這里養殖的鱘魚大概有20萬條。
“在這里,游客不僅可以體驗喂鱘魚、釣鱘魚,還可以品鱘魚。”李帆告訴記者,特別是節假日,不少游客慕名而來,帶動農家院的生意日漸紅火。
鱘魚產業為坡頭村鄉村振興注入活力,拓寬了當地群眾的增收致富渠道。2023年,坡頭村利用鱘魚產業園改造提升契機,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并依托優美風光將“產地變景區”,提升了鄉村產業融合發展能力。
井陘縣坡頭村黨支部書記王曉輝介紹,2023年,村里建成了漁、泉、旅融合項目——“鱘味坡頭”,探索出了漁、泉、旅融合發展的路子,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游玩,讓觀鱘魚、品鱘魚成為一道風景。
鄉村美美與共,產業欣欣向榮,生活蒸蒸日上。2023年11月16日,全省和美鄉村建設推進會議在石家莊召開。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到井陘縣南橫口村、坡頭村、洛陽村現場觀摩。井陘縣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社會參與、生態為本、文化為魂、農旅融合、產業賦能”的和美鄉村建設之路。
遠山,近水,陶瓦,青磚。走進位于綿河與甘陶河交匯處的南橫口村,目之所及,處處都是古陶瓷元素,道路兩旁的各式陶瓷景觀、一整面的黃金匣缽墻、各種陶瓷工作室以及陶瓷體驗館,可以讓人們深度了解這里悠久的陶瓷文化。
“我們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現在建設得越來越好,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提升,來旅游的人也越來越多。”南橫口村村民于會明告訴記者,他在自家的老院里開了一家陶瓷工作室,節假日期間,很多游客帶著孩子過來體驗手工制作陶瓷器具。經過拉坯、修坯、燒制等環節,看到親手制作的茶具、花盆等器具,每個人都很開心。
現在,于會明在家門口既能賺錢,又能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還能弘揚陶瓷文化。“旅游飯越吃越香,還能講好井陘窯故事,讓更多的游客把井陘窯文化帶回家。”于會明說,他按照井陘窯傳統工藝設計制作的陶瓷藝術品很受游客歡迎,在旅游旺季,燒制的作品很快就會銷售一空。
特色鮮明的陶瓷、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使南橫口村獲得了“陶瓷水鎮”的美稱。漫步在村里的陶瓷水鎮景區,陶瓷文化風情街兩側涵蓋了傳統陶瓷文化類、研學類、文創類等多元化店鋪近40家,充分展現了井陘陶瓷文化。
文農旅融合,鼓了腰包,美了環境。南橫口村黨支部書記馬昌喜介紹,南橫口村依托井陘古瓷窯的資源優勢,本著“先保護后開發、修舊如舊、體現特色”的原則,對村內明清古建筑進行了復古式修繕,打造出一批集吃、住、玩、游、購于一體的風情小院。
“我們這已成為集休閑度假、陶藝體驗、旅游研學、文化娛樂等于一體的文旅綜合體。”馬昌喜說,白天游古村、品美食、賞民俗、制陶具,晚上賞陶瓷水鎮燈火水景夜景,住陶瓷主題民宿,南橫口村越來越受到廣大游客的歡迎。
一草一木皆風景,和美鄉村入畫來。在和美鄉村建設中,井陘縣以井陘窯文化為品牌,以瓷窯遺址為根基,不斷豐富旅游業態,吸引更多游客“走進來”,“人流量”變成了“經濟流量”,讓許多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河北日報記者 郝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