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雄小學生 同上一堂課
——雄安史家胡同小學“雙師課堂”現場探訪
“各位北京史家和雄安史家的同學們,今天我們用一種特殊的形式,隔空連線上一節‘雙師課’,講一講神話故事《精衛填海》……”
11月6日14時40分,雄安史家胡同小學錄播教室里,四年級語文老師張亞芳攜手北京史家胡同小學的李洋老師,開啟了她的首場“雙師課堂”。
環顧教室,大屏幕、收音器、麥克風、攝像頭……各式各樣的多媒體設備將這間教室變得很“智慧”:京雄兩地的師生可以隔著屏幕對話,同步開課、實時互動。
教室前方的黑板前,一塊大大的顯示屏被分為好幾個場景:教學板書、北京史家胡同小學的師生以及雄安史家胡同小學的師生。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兩地的學生課桌都是一模一樣。
整堂課被分為兩個段落,分別由張亞芳、李洋來主講。其間,屏幕兩端的同學們都可以舉手回答問題,還相互點評、相互啟發。
“精衛從遙遠的西山上,銜著小小的石頭和木頭,一路飛往東海,它可能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先請雄安的小朋友們來講講。”“我覺得它會遇到狂風和海浪……”
“北京的同學們,對于雄安的同學講的故事,你們有什么建議?”“我覺得他講得非常流利,我想給他提個建議:精衛長什么樣子再講清楚一些……”
“雖然生活在兩座城市,但通過這樣的方式極大拉近了距離。”張亞芳說,這堂課她準備了好多天。其間,她和北京的李洋老師在線上進行了6次教研,精心設計課堂上的每一個環節。
“我很珍惜來雄安工作的機會,在這里平臺更大,學到的東西更多。”張亞芳告訴記者,她原來就職于保定市蠡縣第二實驗小學,擁有20年語文教學經驗,曾被評為保定市小學語文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保定市名師等。
雖然自身是一位從業多年的優秀教師,張亞芳還是對北京史家胡同小學成熟的教研體系嘖嘖稱贊:“小學語文的教學,北京的老師是按照單元整體設計、整體把握,使學生學習目標更加明確。‘雙師課堂’的開展大大帶動了京雄兩地教師的深度教研,讓我們在實踐中拓寬教學視野,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
據悉,北京史家胡同小學派出“3+1”團隊(1名執行校長、2名校長助理常駐,1名副校長每月定時到新區)進駐雄安,并為雄安校區的每一位教師配備了指導教師,實施一對一專業導師培養模式。
張亞芳在北京的指導教師叫趙蘋,對她的指導非常細致。“趙老師設計了試卷分析表格,專門統計學生每道題得失分情況,我直接把表格‘移植’過來使用,對學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張亞芳說。
“我們在教材、教研活動中,最大程度保持與北京的一致性,組織開展雙向教研活動,幫助雄安校區的年輕教師快速成長。”來自北京史家胡同小學的雄安史家胡同小學校長助理化國輝介紹,本學期他們計劃為3至5年級的學生開設18節“雙師課堂”,采用現代信息化手段讓雄安與北京兩地的孩子們“同上一堂課”,互促交流、共同進步。(河北日報記者 解麗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