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9個月我省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464.7億元,同比增50.8%
對接京津,更多創新資源加速向河北集聚
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揭牌運營,12家中關村集成服務機構、22家單位意向入駐;
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與中國科學院、天津大學等京津高校院所及中國林業集團等企業開展深入合作,讓更多京津創新資源落地河北;
維信諾(固安)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企業自主設計的第六代全柔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生產線加速運轉。從北京落戶京南·固安高新區以來,公司已研發出全球首款AMOLED全卷曲顯示屏等多款柔性產品;
…………
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是由河北省科學院承建的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河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璐丹 攝
京津擁有數量眾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創新實力雄厚。河北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著力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充分利用京津輻射帶動效應,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
積極構建產學研協作新模式——
產業協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棋盤上的關鍵一招。
今年以來,河北攜手京津聯合打造6個重點創新產業鏈。其中,河北牽頭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兩個產業鏈,“一鏈一策”制定協同配套政策,推動形成優勢互補的區域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
11月7日,在唐山市百川軌道交通智能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工作人員正在對即將下線的機器人進行調試,“我們研發制造的車頂智能檢修機器人,獲得國家專利,通過實驗驗證,訂單持續增加。”唐山百川創新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孟昭告訴記者。
充分發揮機器人產業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比較優勢,唐山市高新區正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特種機器人研發基地、機器人應用創新高地。
央企是創新的重要源頭。今年以來,我省聚力打造高能級京津科技成果轉化園區和專業化功能性平臺,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張開雙臂擁抱央企。
今年2月,總投資220億元的中國石化石家莊煉化分公司綠色轉型發展項目開工;3月27日,國家能源集團港口有限公司與滄州成功“牽手”;9月18日,中電建內丘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注冊……
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在今年我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劉慶芬捧起“河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證書。劉慶芬登臺領獎,靠的是一項打破國際壟斷的抗生素生產技術,代表的是一支京津冀聯手的科研團隊。
2017年,華北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科學院、天津大學等高校院所聯合開展抗生素綠色制造技術攻關,把“卡脖子”的“手指”一根根掰開。目前,華藥年產1000噸酶法頭孢氨芐原料藥,投產以來,新增利潤4.85億元。
11月8日,在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就項目落地實施方案進行探討。河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璐丹 攝
“近年來,我省與京津在氫能、釩鈦、中醫藥等領域聯合開展重大技術攻關,依托領軍企業組建產業創新聯合體,今年聚焦生物醫藥、中醫藥傳承創新,共同投入2400萬元實施京津冀基礎研究合作專項,力爭在重點領域取得更多標志性成果。”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龍奮杰介紹。
近日,記者來到中國科學院雄安創新研究院,研究員黃武陵正帶領團隊進行數字交通試驗。
行駛中的模擬車,能夠自動識別信號燈、人行橫道等多種交通標識,這是研究人員依據雄安新區的道路交通研發出的自動駕駛技術成果。目前,黃武陵團隊正與相關企業對接,嘗試將無人駕駛技術運用于物流運輸。
中國科學院雄安創新研究院由中國科學院與河北省共建,致力于推動關鍵核心技術在雄安新區落地轉化,打造引領雄安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孵化器。目前,雄安創新研究院已建立通信光子集成芯片實驗室、認知智能實驗室、微納傳感技術實驗室等多個實驗室。
有著科技創新金名片之稱的中關村,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中心自2015年啟動以來,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及智能電網三大產業微集群,吸引362家企業入駐,獲得知識產權1000余件。”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負責人張曙光說。
記者了解到,河北主動對接中關村等創新策源地,支持京津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在河北建設科技創新平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河北中心和雄安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
京津研發、河北轉化再提速——
在位于內丘縣的河北建滔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生產區,一套28米高的碳捕集裝置格外顯眼。依靠這套來自清華大學的設備,就能讓“廢氣”變“寶氣”,碳捕集率90%以上。
“這個項目今年年底正式投產后,每年能捕集20萬噸二氧化碳用作醋酸原料,為公司降低生產成本近3000萬元。以醋酸產品為核心,我們將繼續向下游深耕,謀劃醋酸乙烯等化工新材料項目,打造百億級碳中和示范園區。”河北建滔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尹征信心滿滿。
一個好項目,帶動一條產業鏈。如何有效破解京津科技成果“蛙跳”現象,讓更多優勢資源向河北集聚?
據了解,我省集中打造“1+5+4+33”重點承接平臺體系,以雄安新區集中承載地為核心、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等5個協作平臺為重點、4個特色專業平臺和33個個性化平臺為支撐,積極吸引京津產業轉移。同時,持續健全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機制,強化科技中介、科技金融服務,舉辦科技成果對接等活動,不斷提升京津冀科技成果區域內轉化效率和比重。
石家莊在提升承接能力上發力,初步形成以高新區、經開區等4個省級重點承接平臺為核心的承接平臺體系。位于高新區的石家莊市國際生物醫藥園,累計承接京津研發、石家莊轉化的生物醫藥類項目60多個。
雄安新區嚴格落實規劃,優化重點項目建設時序,設立承接企業總部、高校、醫院3個專班,采用“一個項目、一個團隊、一套方案、一跟到底”服務工作機制。
衡水高新區建設衡水科技谷,構建起“研發中心—中試基地—產業園”全鏈條成果轉移轉化體系,讓項目引進來、留得住、發展好。
重大戰略持續推進,協同創新步伐加快。今年前9個月,河北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464.7億元,同比增長50.8%。
“我們將全方位拓展三地創新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增強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應和產業轉移能力,吸引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到河北孵化轉化產業化。”龍奮杰說,到2027年,我省融入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將取得實質性進展,重大協同創新平臺建設取得新突破,有力支撐我省創新型省份建設。(河北日報、河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榮榮 王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