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個小區、73棟住宅樓,現已入住3300余戶、7700余人,誰家的暖氣漏水啦、誰家的煤氣欠費了,誰家的老人需要特別看護……在雄安新區容東片區的南文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有這樣一個特殊的“賬本”,里面記錄者轄區內2000多戶居民的日常生活狀態,大到申領失業保險、法律援助咨詢服務等,小到水電暖費用的繳納,快遞代收等,記錄涉及了轄區居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11月1日,記者跟隨“未來以來”網絡主題采訪活動來到南文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后,見到了這本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情臺賬”。
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便民服務站
定期“進區入戶”,一戶一檔建好民情臺賬
“我們的工作目標就是想讓轄區百姓‘住得穩、過得安、有奔頭’,讓我們的社區變成百姓宜業宜居的幸福家園。”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書記王偉肖告訴記者,社區工作者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開展“進區入戶”大走訪,深入每家每戶了解社情民意,收集居民訴求,一戶一檔建好民情臺賬,“迄今為止我們已整理更新住戶信息8萬余條,解決各類民生問題306個。我們同時還通過對水電使用情況的檢測,實現了對轄區內51名獨居老人的‘云守護’,做好了‘一對一’服務。”
雄安新區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書記王偉肖
“雄安回遷群眾在入住初期,面臨不適應城市生活、各建設運營主體協調聯動不暢等問題。百姓在從‘村民’到‘市民’的轉變過程中,不僅僅是生活習慣的轉變,還有思想觀念、教育觀念、文明新風等方面的轉變,為了讓百姓盡快適應這些變化,我們在社區積極推廣‘文明積分’小程序,通過積分獎勵等措施,引導居民廣泛參與,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轉變。” 王偉肖說,在社區引導下,轄區居民廣泛參與社區治理,組建起了“螢火蟲”“紅色娘子軍”等7支志愿服務隊,在社區政策理論宣講、人居環境整治、矛盾糾紛調解、安全隱患排查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雄安新區容東管理委員會推出的“一呼聯應”工作機制,依托“社區—小區—樓門”三級網格,主動式服務、全方位摸排,形成兩臺賬三清單,構建起多渠道訴求表達、多主體參與、多部門聯動的基層治理體系。通過整合各類資源,共同回應和幫助解決居民訴求,打通服務群眾辦事“最后一公里”,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片區。
宜居宜業的“15分鐘生活圈”基本形成
記者在南文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展板前看到,社區可為居民提供45項政務服務和便民服務。目前,南文營社區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健全完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以社區居民需求為導向,集中打造社區食堂、社區會客廳、養老驛站、便民服務站等一批鄰里級公共服務設施,與原有的幼兒園、衛生服務站、體育活動室等,共同構建起了服務功能完善、服務主體多元、服務質量更高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服務居民、打造宜居社區的“15分鐘生活圈”基本形成。
南文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閱覽室內與朋友讀書的劉炳輝(左)
在南文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閱覽室,記者見到了和朋友一起來看書的劉炳輝,今年57歲的他笑稱,現在自己每天的娛樂休閑都能在社區解決,“我每天早上都會固定的到社區服務中心看一會兒書,然后到社區的養老驛站或是社區的老年書社和老伙伴們一起下下棋、打打球、練練字,不想做飯了就到對面的社區食堂去吃點飯,下午我還會跟老朋友到家門口的公園去鍛煉一下身體,每天的生活又充實又有意義,別提多便利了。現在的社區養老服務都在“15分鐘生活圈”里,真正實現了讓百姓‘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南文營社區食堂內用餐的百姓
劉炳輝口中的食堂就在南文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正對面,食堂從今年2月1日正式運營后,采用“市場化+公益”運營模式,向社區居民和游客開放,還為老年人推出專屬優惠:60~70周歲老年人可享受七五折優惠,71~80周歲老年人可享受五折優惠,81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可享受二五折優惠。
南文營社區工作人員介紹稱,除食堂外,社區的養老驛站還設置了書畫室、活動室、多功能廳、健康小屋、休息室等免費使用的活動空間,為老人提供文化娛樂、心理慰藉、健康指導等服務,滿足了社區不同老年人的多樣化養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