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東菅等村的“村史館”,一件件老物件,一排排榮譽展現在孩子們面前,它們再現了東菅等村的“變形記”,也反映了東菅等村鄉村發展的進程。村史館發揮紅色陣地作用,變身“宣講課堂 ”。
館內陳列著牛套、籮床等農具和手電筒、收音機等老式電器,這些老物件承載著鄉村的發展,凝聚著鄉村的文化靈魂,為村民提供了一個留存歷史、記錄發展、教育后人的平臺。河北“千名好支書”宋偉輝結合村內的變化,用接地氣的方言講述著村內發展故事,感悟一路發展變化,引導少年兒童童心向黨,從小播種理想信念,銘記黨的光榮傳統,讓紅色基因永續傳承。
孩子們邊聽宣講邊討論,感嘆美好生活來之不易,紛紛訴說著自己的感受與想法。“第一次在這樣一個凝聚著村莊歷史記憶的環境下學習,很直觀,很難忘!”“我們沒見過這些東西,不知道犁、耙是怎么用的,還很稀奇。現在聽完講解以后,了解了以前生活的艱辛和困難,想想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更加珍惜。”現場聽講的孩子們感觸頗深。
有了村史館變身“宣講課堂”的創新實踐,接下來,西豎鎮還將繼續豐富理論宣講新場景,把村史館建設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用心講好農村故事,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開展宣講活動,使理論學習和思想教育更接地氣、更有活力、更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