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禮鄧槽溝梁遺址
見證張家口地區史前時期文化交流傳播
崇禮,一座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城,因北京冬奧會的舉辦聞名于世。
作為中華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代表地區,崇禮從古至今一直都在發生著文明的碰撞。位于崇禮區大水溝村的鄧槽溝梁遺址,首次發現河北龍山時期夯土臺基及城址。距今8000年至4000年四個階段面貌各異的文化遺存,證明該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重要區域,為探討中國北方地區多元一體進程提供了珍貴資料。
首次發現河北龍山時期石城遺址
9月25日,崇禮區大水溝村清水河谷東側的二級階地上,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出的考古隊,正在對鄧槽溝梁遺址進行考古發掘。遺址西側緊鄰清水河,平面形狀呈不規則長方形,中部有一條東西向自然沖溝,將遺址分為了南北兩部分。
“鄧槽溝梁,原本是大水溝村一道土梁的名字,是遺址最早發現地,考古遺址普遍以首次發現的典型遺址所在地名命名,鄧槽溝梁遺址因此得名。”鄧槽溝梁遺址考古隊執行領隊王剛介紹,該遺址從2015年開始發掘,初步判定為一個史前聚落,面積約40萬平方米。
考古是一門注重實踐的學科,其艱苦每一個考古人都知道,不過艱苦之中也有驚喜與快樂。2017年,考古隊在鄧槽溝梁遺址發掘出一片土質密實、大小交錯、成排分布的遺跡。是不是夯筑的?是墻體還是墓地?通過勘探、調查,發現了龍山晚期夯土建筑基址,考古隊初步確認該遺址存在一處龍山晚期城址。2019年,通過對城址進一步調查發掘,最終探到依山勢而建的城圈,它外有壕溝做護城河,內有高等建筑遺留的夯土臺基,這都符合北方史前城的特點,于是這里被譽為河北迄今發現的“第一座史前城”。
“2020年至今,為與‘考古中國——河套地區聚落與社會研究’項目聯動,我們將工作重心集中到該遺址龍山晚期石城遺存。通過對東南甕城區域的系統發掘,從早到晚共發現五個階段城門系統,基本揭示了東南甕城區域城門系統的發展、演變過程。”王剛介紹,鄧槽溝梁遺址龍山石城東南甕城區域,作為甕城功能區的年代持續時間較長,各階段城門系統基本由外甕城、甕城道路、城門通道等結構構成,最晚期還發現有馬面設施。城內還發掘出了灰坑、窯址,出土陶器、石器、骨器等遺物。
“崇禮鄧槽溝梁遺址文化面貌豐富,其龍山時期夯土臺基及城址為河北省首次發現,其性質應是區域性的中心聚落,為研究長城沿線新石器時代晚期城址結構及發展演變提供了重要資料。”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張文瑞介紹。
四期面貌各異的考古學文化遺存
秋日桑干河畔五彩繽紛,河畔草叢里或紅或黃的小花悄然開放。桑干河流經張垣大地,淌出奇美壯觀的峽谷。峽谷兩岸高山聳峙,景色秀麗。“張家口分布著桑干河、洋河等多條水系,對古人來說,峽谷、河谷是重要的交通通道,特殊的山地河谷地形,使這里成為史前時期不同考古學文化遺存的交匯之地。”王剛介紹。
這種交匯和交融,生動地體現在鄧槽溝梁遺址中。遺址發現的距今8000年至4000年的四期考古學文化遺存,來自北、東、西三個方向。第一期遺存距今8000年左右,發現房址1座,中部有方形石板灶,屋內有埋人現象。出土素面筒形罐、有肩石鋤、圓形磨棒、石球等遺物。該遺存與近年在鄰近的尚義縣發掘的四臺遺址文化類型接近,來自北方草原,應是一種新的考古學文化。第二期遺存距今6500年左右,發現房址5座,出土紅頂缽、素面罐等遺物,與后岡一期文化面貌一致,是后岡一期文化經永定河、洋河西進的見證。
第三期遺存距今5100年左右,發現房址1座,出土缽、彩陶、刻劃紋陶器與西部河套地區海生不浪文化極為相似。第四階段遺存距今4000年左右,遺存主體為龍山時期石城,面積約40萬平方米。已發掘房址20座,灰坑7個,灰溝1條,窯址4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1座,早晚城門系統5處。出土雙鋬鬲、繩紋罐、斝、雙鋬甕、玉環、石斧、骨器等遺物百余件。
“跨度達4000年、四期面貌各異的文化遺存,證明崇禮和張家口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重要區域,為探討中國北方地區多元一體進程提供了珍貴資料。”王剛說。
見證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張家口處于我國北方游牧文化和中原農耕文化的過渡地帶,是東部環渤海文化和西部內陸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我們所熟悉的“萬里茶道”,有學者認為這條商道大約不晚于宋元時代就出現了茶葉貿易和文化交流。而今,從鄧槽溝梁遺址等考古發現及考古調查來看,這里發生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或者更早。
譬如,崇禮鄧槽溝梁遺址出土的筒形罐,與四臺遺址出土的素面平底筒形罐具有相似性,反映了二者之間存在某種聯系;鄧槽溝梁遺址第三期文化遺存與河套地區海生不浪文化相似,應是受河套地區同類遺存東進影響;第四期文化遺存面貌,與龍山時期河套地區永興店文化也十分接近。王剛說,每一時期的遺存都與周邊同時期的考古學文化面貌相近,這就說明了該區域文化更迭的頻繁性,反映了該區域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揭示了張家口地區這條文化通道的不可替代性與持續性。
值得一提的是,鄧槽溝梁遺址所在時期北方地區石城比較普遍,該遺址的石城處在北方地區石城分布范圍的最東緣,在北方地區石城體系中應屬第三級中心聚落,是永興店文化控制該區域的重要據點,這為研究張家口地區史前時期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提供了新的材料。
“崇禮鄧槽溝梁遺址年代跨度大,加強對該遺址的發掘研究,對于厘清該區域考古學文化譜系至關重要,對構建張家口地區更加細致的史前考古學文化時空框架,推動河套地區與中原地區考古學文化互動過程的闡釋與研究意義重大。”王剛說。(河北日報記者 史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