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磚一瓦盡歷史 一草一木皆文化
——探訪唐山文化遺產游
初秋的清晨,位于遵化市境內的清東陵景區青山環抱、綠樹成蔭。放眼望去,沐浴在金色晨光中的古建筑群氣勢恢宏,蔚為壯觀。
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共有皇家陵寢15座,由662座各有不同的古建筑組成,被譽為清史研究的“活字典”和“博物館”。
近年來,唐山在加大清東陵文物保護力度的同時,激活各類資源要素,通過不斷地挖掘、梳理與打造文化旅游精品,讓世界文化遺產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汲取最具特色的精華來展示文物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元素,演繹文化意象,打造系列文旅精品。
“裕陵是清朝入關后的第四帝乾隆皇帝的陵寢……”9月19日上午,來自天津的游客高淑琴和親友們在導游專業而生動的講解中,近距離感受著皇室陵寢建筑風貌和清代歷史文化。
“在清東陵,可以欣賞到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藝和華美細節,感受到帝王陵墓的莊嚴與尊貴。這樣厚重的歷史感,有著獨特的魅力,讓人忍不住想多來幾次。”高淑琴說。
10時許,隨著游客增多,景區廣播里傳出溫馨提示,提醒游客保持安全間距,文明有序參觀。在裕陵隆恩殿外,記者看到,清東陵文物管理處保衛科科長李海光通過手機監控平臺,一邊調度指揮中心工作人員作出溫馨提示,一邊安排安保人員加強巡護。
“作為國家首批國寶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清東陵保護區始終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李海光說,今年7月,保護區在建立人防、犬防、技防、群防群治的“四防”安保模式基礎上,搭建了安消防一級指揮平臺,實現了對清東陵文物和建筑的一體化保護。
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清東陵保護區在打造精品旅游線路、豐富既有旅游節點、推出特色活動的同時,深挖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做好文化遺產創新文章。
在景區內,記者偶遇唐山清東陵保護區招商與旅游開發局局長吳澤,此時他正帶領團隊沿著石牌坊一路向北,經大碑樓、石像生、龍鳳門等地,采集火焰形望柱頭、青白石榫卯結構等元素,進行文創產品開發。
“在孝陵石像生,游客可以觀看皇家祭祀大典,了解皇家祭祖文化;在孝陵大碑樓皇家建筑知識體驗館,游客可通過觀看實物展覽,感受清東陵古建筑魅力……”吳澤邊走邊介紹,這條線路是本屆省旅發大會觀摩線路的一部分,可以說是“一磚一瓦盡歷史,一草一木皆文化”。乘旅發大會東風,清東陵保護區加快文創產品設計、生產步伐,旨在讓文化遺產以更有趣、有料的形象走入百姓生活。據介紹,截至9月初,景區已開發“翡翠白菜晴雨傘”等50余種文創產品。
臨近中午,記者隨游客團隊行至景區內的裕陵小圈村,沿路的農家院傳來陣陣菜香。“八大碗、大饹馇,正宗宮廷風味兒……”村民劉曉東正熱情地招呼游客到自家小院品嘗一番。
“過去我們的祖先吃的是‘守陵飯’,現在,我們吃上了‘文旅飯’。”劉曉東笑著告訴記者,今天雖然不是節假日,但自己的農家小院已經接待了六七十位客人。“省旅發大會召開時,景區人氣肯定更火爆。到時,我更得好好露一手,讓大家伙兒都能嘗到咱滿族特色美食。”
不斷優化人們在文旅體驗中的知識濃度、感悟深度和互動程度,讓文物保護和文化研究成果惠及周邊百姓。
在清東陵保護區內的遵化市蟠龍金屬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展廳里,雙駿圖銀壺等上百種金銀器手工制品,吸引大量游客駐足、欣賞。
“依托景區,我們的手工藝品被世界各地游客所認識和喜愛。”公司副總經理穆瑞春說,隨著公司品牌化、規模化發展,激發皇家文化、宮廷技藝新活力的同時,也增強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傳播力和感染力。(河北日報記者 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