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大醫院開到家門口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給河北帶來了什么①
編者按 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一頭關系著人民群眾健康,一頭連著非首都功能疏解,是國家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的重要舉措。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能給河北帶來什么?百姓能享受到哪些紅利?即日起,河北日報推出相關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張家口市懷來縣居民柴先生前段時間腰痛加劇,本打算去北京大醫院治病,經打聽后卻去了崇禮,因為那里有北醫三院崇禮院區,北醫三院頂尖專家在此常態化坐診。柴先生在該院區成功做了腰椎后路減壓融合固定術,主刀大夫是北醫三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劉嘯。
如今,像柴先生一樣,在省內找北京專家治療的患者越來越多。
近年來,京津與河北攜手推進醫療協同,在河北省建設了8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約占全國總數的1/16。
京津優質醫療資源“流動”起來,為河北患者打通了一條更加便捷的健康通道。
由“0”到“8”,群眾醫療獲得感持續提升
“當!當!當!”
4歲的玲玲(化名)搖動鈴鐺,在墻上按下藍色手模,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腫瘤外科的“彩虹屋”響起掌聲,孩子順利出院。玲玲母親、唐山居民李女士心里著實感到寬慰。
就在年初,玲玲還是另一番模樣,總喊肚子疼,吃了東西就吐。在當地醫院檢查,醫生考慮為左側卵巢生殖細胞腫瘤。
“去北京,找頂級專家。”
李女士帶著孩子直奔北京兒童醫院。剛到醫院,他們的心就揪起來了,病人太多,要等床位。孩子久久未能住院動手術。
在京花銷,也是很大的負擔。“我們住賓館每天花300余元,加上吃穿用度,一個多月花了一萬五千余元。”李女士說。
看病難、看病貴,折射出醫療資源不均衡問題。全國共有44家國家衛健委委屬委管醫院,在這支醫院“國家隊”中,北京有11家,排名全國第一。相比之下,河北優質醫療資源相對缺乏。
當老百姓“只有北京大醫院才能看好病”的認知日漸增強,壓力、痛點接踵而至——
大量患者涌進北京城區。2013年北京市衛生機構統計,來京看病外省市人員中,河北高居榜首,每年達700萬人次。在京看病“排長隊”,患者和家屬叫苦不迭。
老百姓期盼什么、需要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
2014年2月,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幕開啟,持續提高醫療、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是重要改革任務之一。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通過《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引導北京、上海等城市高水平醫療機構,在患者流出多、醫療資源相對薄弱地區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立足實際,搶抓機遇,河北省加大政策優惠力度,在中央投資對每個項目支持原則上不超過5億元基礎上,兜底負責基礎設施建設,在自主設置科室、科技創新、研發費用等26個方面予以支持。截至目前,五批共125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中,河北有8家,分別為北醫三院崇禮院區、宣武醫院河北醫院、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北醫三院秦皇島醫院、廣安門醫院保定醫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秦皇島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石家莊醫院、天津市腫瘤醫院秦皇島醫院。
由“0”到“8”,群眾醫療獲得感持續提升。
這不,看到李女士焦急的神情,北京兒童醫院醫生建議玲玲轉到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治病。
李女士采納了醫生建議,但內心不免忐忑:在保定,能接受同等水準的治療嗎?
后續治療情況讓她懸著的心定了下來。來保三天后,北京兒童醫院腫瘤外科專家王煥民主刀對孩子成功進行了腫瘤切除手術。術后,玲玲恢復良好。
優質資源入冀,大批患者出京。
2022年,宣武醫院門急診164.5萬人次,河北患者比2021年同比減少36.85%;2022年,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門急診56萬人次,是2015年的2.24倍,其中大部分是河北患兒;2023年1到6月,北醫三院秦皇島醫院門急診17.8萬人次,同比增長23.76%。
由“不信”到“放心”,患者就醫滿意度不斷增強
醫患關系中,“信任”十分關鍵。
1年前,保定市民李先生被確診為肺腺癌。由于對本地醫院缺乏信任,1年間,他在京津等地大醫院輾轉求醫,飽受病痛折磨和奔波之苦。
如今,眾多河北癌癥患者的“信任”逐漸由京津大醫院“復制”到廣安門醫院保定醫院——廣安門醫院與保定市第一中醫院合作創建廣安門醫院保定醫院,并于去年獲批第三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
近日,李先生化療后出現咯血,來到該院診治。住院期間,廣安門醫院主任醫師劉浩為他制定了個體化中醫治療方案。李先生順利完成治療,化療后消化道反應輕微。
“近年來,河北省常住居民省外三級醫院就醫患者中,腫瘤患者約占14%。”省衛健委醫療評價指導中心副主任程征濤說,廣安門醫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天津市腫瘤醫院的腫瘤科是國家臨床重點??疲c河北的醫院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將為河北省腫瘤患者帶來福音。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設置,主要針對死亡率高、疾病負擔重、轉外就醫集中的病種,主攻方向是腫瘤、神經、兒科、創傷、腦卒中等。”省衛健委副主任高麗君說。
翻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名單可以看到,每家輸出醫院,都是有關領域的翹楚。
宣武醫院是中國神經科學初創基地和人才培育搖籃之一,北京兒童醫院擁有國家兒童腫瘤監測中心等10個國家級平臺,北醫三院擁有國內唯一中國奧委會指定運動員傷病防治中心,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擁有首批國家衛健委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
隨著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患者看病就醫滿意度不斷增強。
邢臺市寧晉縣居民彭女士在15歲時患上了總是“哭泣”的怪病,三十多年來輾轉多家醫院,一直查不到病因所在。漸漸地,她開始不愿意外出見人。
后來,她來到宣武醫院河北醫院治療。
宣武醫院神經內科首席專家、宣武醫院河北醫院院長王玉平找出了彭女士總是“哭泣”的原因:癲癇。
經治療,彭女士的“哭病”被治愈,生活逐步走上正軌。
由“慢半拍”到“齊步走”,醫療水平達到“京津標準”不是夢
70歲的董先生是秦皇島市民,身患帕金森綜合征,到宣武醫院河北醫院就醫。
不久前,經檢查、會診,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李建宇同宣武醫院河北醫院功能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靳洪波制定了手術方案——植入大腦“芯片”電極。
董先生對于語言功能有著“特殊的執念”。為使手術達到患者預期的效果,團隊反復測試,最終將電極安置在最佳位置。“我說話順溜多了,感謝大夫。”董先生說。
像這樣此前沒有開展過的高難度手術,自宣武醫院專家入駐以來,實現了一個個新突破。
張鴻祺教授成功開展了河北省首例脊髓血管畸形手術,菅鳳增教授實施了國內罕見的頭頸交界區脊柱脊髓巨大腫瘤切除術……截至目前,宣武醫院河北醫院成功開展了41項新技術、新項目,其中21項技術填補了河北省空白、4項技術達到國內先進。
在160公里外的保定,也演繹著一場精彩蝶變。
2015年5月北京兒童醫院托管保定市兒童醫院,增掛北京兒童醫院保定醫院院牌。該院開設專業門診86個,填補了保定沒有兒科專業門診、專業病房的空白;建設擁有16間百級移植倉、4間千級移植倉和1個干細胞采集室的干細胞移植科,成為我國北方最大的兒童造血干細胞移植中心。
入倉,孕育希望;出倉,走向新生。
今年4歲的河南正陽縣女孩徐夢(化名)在2021年12月突發無明顯誘因的發燒、淋巴結腫大,被證實為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前不久,在該院入倉,進行干細胞移植,歷經3個月治療,終于康復。
隨著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河北省輸入醫院與京津輸出醫院將推動臨床、科研、教學一體化管理,醫療水平將由“慢半拍”逐步變為“齊步走”。
河北醫療水平達到“京津標準”,在未來,不是夢。(河北日報記者 趙建 呂若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