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訊(記者 吳新光 張嘉琪)9月15日,在“2023全國科普日”即將到來之際,井陘縣科技館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河北省科技文化場館聯合體、北京理工大學和井陘縣人民政府三方聯合共建井陘縣科普研學基地簽約啟動儀式在這里舉行。
河北省科技文化場館聯合體、北京理工大學和井陘縣人民政府三方聯合共建井陘縣科普研學基地簽約啟動儀式現場。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張嘉琪 攝
在簽約和啟動儀式上,河北省科技文化場館聯合體、北京理工大學與井陘縣人民政府簽訂了三方合作協議,協議約定,充分發揮北京理工大學先進的教學理念、豐富的專業資源、強大的研發條件、過硬的師資隊伍等優勢,今后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科普方面,加強校地合作,面向社會公眾開展精準科普,提供人工智能研學游學等科技服務,增強井陘縣科技館的影響力和輻射面,讓青少年在這個科普研學基地筑夢未來,揚帆起航。為了把研學基地打造好、可持續,簽約啟動儀式上,六個教育基地同時落戶井陘縣科技館,這六個基地是:“羅慶生教授名師工作站”“河北省青少年科技輔導員人工智能培訓實踐基地”“河北省青少年科創工作室”“老年科技大學游學基地”“北京理工大學—河北省科協‘英才計劃’聯合培養基地”和“河北省科技文化場館聯合體人工智能研學基地”。
河北省政協副主席、河北省科協主席葛會波宣布研學基地啟動,河北省科技文化場館聯合體主席、河北省政協原副主席、河北省科協原主席段惠軍在儀式發表講話,北京理工大學原常務副校長楊賓、河北省科協副主席蔣棟、大灣區科學論壇執行秘書長聶曉偉等有關領導同志,駐冀院士劉尚合、杜彥良出席了簽約啟動儀式。
簽約啟動儀式當天,與會領導和專家考察了井陘縣科技館研學基地建設情況并觀看了北京理工大學研制的科技創新機器人展示節目。北京理工大學特種機器人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羅慶生教授進行了人工智能專題科普講座。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還向井陘縣科技館贈送了部分人工智能科普圖書。
與會領導還參觀了北京理工大學(當時為晉察冀邊區工業學校)井陘舊址。
科學家手模墻。河北省科協供圖
據了解,井陘縣科技館占地面積達13000平方米,建筑面積8600平方米,布展面積7500平方米,館內有28個以人工智能為主要內容的展示版塊,還有航天體驗、學術交流、科技影院、多維沉浸式展示等22個互動體驗空間,并設置了可容納500多人的賽事廳和300多人的多功能學術報告廳,硬件條件非常優越。袁隆平、孫家棟、屠呦呦、黃旭華等6位科學家的“手模”,成為井陘科技館里最熱“打卡點”。該館以“館在井陘、面向全省、輻射全國”為經營思路,自開館以來,先后有來自北京市、山西省以及省內石家莊等市的5萬余人到館參觀或開展研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