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協同發展的強勁脈動
——河北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一線調研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
近10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中央有關部門和北京、天津等地大力支持下,河北深化務實合作,積極主動作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力有序,“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生態協同治理成效明顯,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前不久,記者隨同“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河北主題采訪團走進石家莊、保定、廊坊、唐山等地,通過一個個典型事例,深切感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強勁脈動。
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水平持續提升
在保定市朝陽北大街上,兩座頗具現代氣息的大樓格外醒目,這就是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故事正在持續更新。
走進入駐中心的易度河北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只見工作人員操縱兩個手柄,導管、導絲被手術機器人送入模擬人體動脈血管中……
“今年3月,我們研制的‘腦血管介入手術輔助操作系統’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上市。這打破了國際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實現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醫療裝備系統的產業化。”公司負責人史文寶介紹。
重量級科研成果的背后,是京津冀協同創新的深入推進:該項目獲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支持,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介入科李佑祥教授團隊主導研發,由易度科技在保定市實現產業化。
作為中關村在京外設立的首家創新中心,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于2015年揭牌運營。“8年多來,我們著力構筑‘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系統,吸引360余家科技型企業入駐,助力園區企業累計獲得知識產權1000余件,為京津冀協同創新提供了經驗。”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負責人張曙光說。
京津冀作為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三大重要動力源之一,擁有數量眾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端研究人才,創新基礎扎實、實力雄厚。借助京津資源,河北打造孵化轉化平臺載體,更好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應和產業轉移,讓更多創新資源落腳河北。省政府新聞辦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省承接京津轉入單位1544家。
協同發展,不是簡單的“1+1+1=3”,而是聚攏要素、握指成拳,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優勢。
地跨京冀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現代商貿物流產業強勢起跑。
在臨空經濟區,廊坊國際現代商貿物流CBD的12棟現代化樓宇引人注目。自今年3月21日啟動運營以來,該CBD已有韻達速遞、極兔速遞、北供保障等66家商貿物流類企業簽約入駐,成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的重要平臺。
北供保障(北京)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臨空冷鏈物流園正在加速建設,預計今年年底完工。“這里商貿物流產業迅猛發展,加上良好的營商環境,提升了我們投資的信心。”該公司冷鏈項目經理李芝平介紹,他們致力于將園區打造為國際領先的現代智慧冷鏈物流園區、國內標桿型數字自動化冷鏈物流基地以及全溫區、全業態的大宗進出口冷鏈物流一站式服務平臺。
在張家口市崇禮區,后奧運經濟持續火熱。
連京張,跨四季,崇禮不斷放大冬奧效應,從冰雪旅游的“單季熱”轉向全時全季旅游的“四季火”。張家口市發展改革委后奧運經濟科科長劉愛民介紹,張家口努力讓冬奧場館利用“活”起來、冰雪產業發展“強”起來、體育文化旅游“火”起來,把冬奧熱度持續保持下去。
人流、物流、創新流等要素持續流通、匯聚,助力京津冀區域重構產業版圖,釋放市場活力。
從不同方向打造聯通京津的經濟廊道
在位于三河市的北京軌道交通22號線河北段施工現場,各項建設工作繁忙有序。截至目前,首臺盾構機“三河號”已經在燕郊站—神威大街站區間掘進了128米。
軌道交通22號線是京冀首條跨省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建成后,北京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三河市和北京市平谷區將實現軌道交通快速互聯互通,廊坊北三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最快9分鐘通達。
“軌道交通22號線分為北京段和河北段,全線共設21座車站,河北段設5站6區間,分別是燕郊站、神威大街站、潮白大街站、高樓站、齊心莊站。”京投軌道所屬快軌公司安全生產四部部長李曉穎介紹,22號線串聯了CBD核心區、城市副中心、燕郊、平谷新城等重點功能區,在齊心莊站預留了向東延伸支線條件,未來可實現“一干多支”的網絡化運行。
交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骨骼系統。河北加快推進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從不同方向打造聯通京津的經濟廊道,讓百姓在一體化進程中體會到幸福感、獲得感。
互聯互通,京津冀“交通圈”愈發高效。
雙城通勤輕松實現。每個工作日的早晨,家住唐山的劉愛彤都會乘坐京唐城際G8802次列車前往北京。她說:“京唐城際開通后,兩地通勤太方便了。”
三地生活更加便捷。7月1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調圖后,滄州與石家莊之間實現高鐵直達。從事快消品生意的馮良,經常奔波于滄州、石家莊、衡水三地之間。他說:“這趟列車正好把這三個城市串聯起來,大大節約了出行時間。”
打造互聯互通路網,“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打通拓寬對接京津干線公路42條段2540公里。交通網絡越織越密,讓京津冀群眾更便捷地來往三地,享“紫禁微風”,看“海河夕照”,縱馬壩上草原。
高效銜接,京津冀“生活圈”愈發緊密。
定制快巴,圈粉通勤人員。廊坊北三縣至北京通勤定制快巴共開通3條主線、11條支線,日均旅客4500余人次。
跨省公交,說走就走。38條跨省公交線路常態化運營,既豐富了群眾的出行方式,也降低了通勤成本。
類似交通領域的“小細節”,折射出三地交通一體化的“大變化”。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三地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網絡基本形成,京津雄核心區實現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加速形成,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向深度廣度拓展。
生態“一盤棋”讓碧水長流空氣常新
碧波蕩漾,水鳥嬉戲,雨霧中的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如同一幅清新的山水畫。當記者走進這里,不禁為眼前如詩如畫的景象所陶醉。
同樣陶醉其中的還有來自北方工業大學的大三學生田俊琪。他和7位同學結伴前來調研,要在這座濕地公園中探尋水源涵養和保護的密碼。“公園里水質好、魚鳥多、植被茂密、空氣清新,是一個生態保護方面的好案例。”田俊琪說出了他對濕地公園的第一感受。
官廳水庫是永定河水系最大的控制節點和生態節點。張家口市懷來縣牢牢把握建設首都“兩區”的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務,以保護官廳水庫生態環境為重點,積極推進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各項建設工作,尤其做好水庫及上游永定河的濕地保護修復,確保清水源源不斷送北京。
站在濕地公園瞭望塔上俯瞰水清岸綠的官廳水庫,懷來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陳濤驕傲地說:“通過濕地公園的建設,官廳水庫的入庫水質由地表水Ⅳ類穩定提升至Ⅲ類,野生植物由原來的106種增加至318種,野生鳥類由原來的169種增加到192種。”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京津冀地緣相接、水脈相連,處于同一個大氣流場,污染傳輸相互影響,單個地區進行生態治理難以取得良好效果。為此,以統一立法、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協同治污為突破口的京津冀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機制應運而生。去年,這一合作機制深化拓展為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常態化機制。
深化流域共治,讓碧水長流。
與來自北京的生態環境執法人員一道,定期對北京密云水庫上游污水處理進行現場聯合執法檢查,已是承德市生態環境局灤平縣分局執法大隊大隊長鐘春利的一項重要工作。承德與北京開展跨界水生態聯建聯防聯治行動,建立了多部門聯合會商、水庫協調管控、斷面預警監測、涉水企業駐廠監管等機制。
完成《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引灤入津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續簽,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和引灤入津相關生態補償協議考核斷面水質均為Ⅱ類及以上,三地共同守護一泓清水。
聯手減污降碳,讓空氣常新。
作為一個跑團的團長,每天12公里是石家莊市民王軍的運動“標配”。“空氣質量變好了,跑起來呼吸更順暢了。”
京津冀生態環境部門重點圍繞大氣環境等開展聯合聯動執法,聚焦重點區域、行業和領域,開展涉揮發性有機物、消耗臭氧層物質等專項執法行動,力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2022年,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降幅均在60%以上。
堅持生態“一盤棋”理念,京津冀強化聯建聯防聯治,繪就了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畫卷。
共建共享讓民生紅利不斷升級
來自巨鹿縣65歲的張兆志曾被多家醫院“婉拒”。在一次胸悶檢查中,他被發現患有胸腹主動脈瘤,瘤體已累及多個重要臟器的動脈。
“醫生說一旦瘤體破裂,里面充滿的流動血液就會噴出,造成體內大出血,導致休克甚至死亡。而拆除這顆‘炸彈’的手術難度極高,是血管外科手術的‘天花板’。”張兆志說。
2022年6月26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石家莊醫院正式掛牌。家門口來了北京專家,讓張兆志和家人看到了一線希望。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管外科副主任李偉親自為張兆志進行治療。在此前的多項病例實踐中,李偉已將手術經驗和技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石家莊市人民醫院血管外科主任羅玉賢及其團隊。
“感謝北京專家,感謝醫院的血管外科團隊讓父親重獲新生!”等候在手術室外的張兆志兒子,得知父親體內“炸彈”成功“拆除”后,激動地流下眼淚。
一年多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累計派駐46個科室的專家216人,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9個專家分別擔任心外、風濕免疫等核心科室和薄弱專業的主任或常務副主任,24個科室實現了同質化管理,帶動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石家莊醫院全面發展。
醫療水平持續提升,醫養結合加快推進,讓京津越來越多老人前往河北養老。
清晨,入住三河市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5年的75歲北京老人邵江準備起床。
“身體雖然不便,但不耽誤生活。”在護理人員和房間天軌移位系統的輔助下,邵江坐著輪椅進入衛生間洗漱。之后,譜寫音樂、吹葫蘆絲、參加樂隊活動……他忙碌而充實。
燕達金色年華健康養護中心是第一批京津冀養老協同發展試點單位之一。目前,5000多名老人入住這里,約95%來自北京。
享受幸福生活的不止老年人,還有就近上好學的孩子們。
“學校借鑒北京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孩子在這兒學習一年多了,自主學習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與人溝通能力明顯提升。”說起孩子變化,北京實驗學校三河校區二年級學生趙梓騫的家長蘇娟十分高興。2021年,北京實驗學校三河校區和北京潞河中學三河校區揭牌,全部按照北京標準建設,形成了“北京+三河”良性互動。
老有所養、幼有所育,事關千家萬戶,關乎民生福祉。攜手北京,三河市將協同發展的“同心圓”越畫越大。
行走京津冀,能時刻感受到,重大國家戰略的紅利正在以更公平、更便捷的方式惠及千家萬戶。
7月8日舉辦的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情況通報會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十年來,200余所京津中小學幼兒園與河北273所學校開展跨區域合作辦學,累計成立15個跨區域職教聯盟、22個京津冀高校發展聯盟;京津冀49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北京市及通州區市區兩級與廊坊北三縣近3500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地域辦理……
共享協同成果,書寫精彩華章。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河北將與京津通力協作,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記者手記
瓣瓣同心 共贏未來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
瓣瓣同心,共贏未來。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河北主題采訪活動中,記者深刻感受到,河北攜手京津,正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進各項工作,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
以疏解優化區域資源配置。
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牛鼻子”。河北各地發揮比較優勢,積極主動用好首都輻射帶動效應,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聚焦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產業,首鋼曹妃甸、張北及懷來數據中心等一批京津轉移重大項目進展順利。廊坊承接北京區域性物流設施疏解轉移,吸引物流頭部企業、中介機構,加快打造世界現代商貿物流中心。
在地理位置的“大遷徙”中重塑生產力,讓資源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使得北京更加“輕盈”,天津和河北發展更有活力。
以協同提升區域發展層次。
從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到石家莊市國際生物醫藥園,再到河北·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一個個“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故事越講越精彩。發揮環京津的地緣優勢,河北從不同方向打造聯通京津的經濟廊道,積極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應和產業轉移,共建區域性產業集群,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協同創新,優勢互補。把北京科技創新資源、天津先進制造研發優勢與河北雄厚的產業基礎結合起來,正推動區域經濟轉型升級。
以改革破除區域平衡壁壘。
今年4月1日起,京津冀三地參保人員在區域內定點醫藥機構就醫、購藥,無需辦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即可享受醫保報銷待遇。業內呼吁多年的跨區域看病“一卡通行”,在京津冀率先實現。過去,京津冀也長期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三地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全面深化交通、生態、產業等重點領域協同發展,持續提高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一系列改革創新帶來了看得見的改變,老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
鍥而不舍、久久為功??梢灶A期,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先行區、示范區的進程中,京津“雙城記”將形成互動引領、并與河北聯動建成世界級城市群,打造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河北日報記者 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