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黨員一定要沖上去”
——衡水市黨員干部防汛搶險救災一線顯擔當
8月17日,在滹沱河饒陽段南北大堤,一個個黨員干部仍在一線堅守,用責任和擔當筑起堅不可摧的“紅色堤壩”。
饒陽縣地處滹沱河下游,自7月29日起,饒陽縣向全縣黨員干部發出倡議書,4573名鎮村黨員沖鋒在前,緊盯重點區域和薄弱環節護堤搶險,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8月5日,一場大雨傾盆而至,五公鎮東送駕莊村黨支部書記孫春景立馬披上雨衣,帶領同村的兩名年輕黨員,奔赴南堤巡查排險。17時左右,他們發現大堤堤腳一處地方不停冒水泡,疑似管涌,急需下水查明具體情況。
“我有經驗,我下去!”說完,孫春景迅速穿上救生衣,將繩子系在腰間,踩著齊腰深的洪水,沿著堤腳一步一步探查。在渾濁的河水里泡了將近半個小時后,終于將導致冒水泡的鼠洞封死,排除了隱患。沒有休息,全身濕透的孫春景又繼續開始了巡查。
“關鍵時刻,黨員一定要沖上去!保住大堤,才能保住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當全縣吹響防汛“沖鋒號”,留楚鄉勝利村28名黨員迅速組成黨員突擊隊,沖上堤壩,運物資、備砂石、排險情。
連續的強降雨,導致雨水倒灌進村里的200多個葡萄大棚。村里男女老少齊動員,一邊堅守堤壩,一邊開展自救,連續不停進行抽排,棚室里的積水逐漸消退。“只要黨員群眾一條心,干部群眾一股勁,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回想起那一幕,村民李聚合仍感動不已。
不僅是饒陽,衡水其他地方同樣聞“汛”而動。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成立綜合協調、救援等11個防汛應急工作組,全市294支黨員突擊隊下沉防汛一線,包聯防汛堤段、晝夜輪班值守巡查、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廣大黨員干部眾志成城,凝聚起防汛救災的強大合力。
為讓轉移群眾在安置點安心生活,衡水市全面落實“五級包聯”機制,全市7900名黨員干部直接包聯受災群眾17.8萬人,精準掌握社情民意,竭盡全力解決群眾困難。
“每頓飯都變著花樣做,葷素搭配,房間有空調,還能洗澡。”在武強中學安置點,北代鎮張沙洼村村民張歡歡說,“來時太匆忙,沒帶餐具,工作人員知道后給我們找來一次性餐具。”張歡歡說,安置點的志愿者們看到她帶著兩個孩子,都熱情地幫忙,讓她十分感動。
滹沱河在武強縣境內穿過,蓄滯洪區內15個村7716人得到有序轉移。武強中學是安置點之一,為讓群眾有一個舒適的環境,該縣提前準備好生活物資、整理房間衛生,針對歲數大、行動不便的人群,安排黨員志愿者24小時輪流值班,幫忙打飯、打水。
隨著受災地區水勢逐漸消退,衡水各地陸續開始恢復生產。指導田間管理、預防病蟲害、修復水毀設施……在災后重建的各個戰場上,黨員干部的身影隨處可見。
受連續降雨影響,安平縣部分農田被淹受損。當地積極調配抽水設備排澇后,縣農業農村局立即組織開展災后農業復種指導工作。他們邀請5位省級專家、抽調98名專業技術人員,聯合“土專家”開展巡回技術指導,深入田間地頭查看受災農田情況,努力減少農民損失。
截至目前,衡水市農業農村局出動農技人員1100余人次,赴饒陽、安平、武強等地行洪區、蓄滯洪區開展技術服務,指導開展田間排水和災后生產管理。(記者 焦磊 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