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信都區宋家莊鎮甄家莊村干群一心重建家園——
24個自然村,一個充滿力量的大家庭!
“我們爭取在8月18日前,把被洪水沖斷的14條山場路全部搶通,不耽誤村民上山收板栗。”8月15日,一支由10多名黨員干部和村民組成的搶險隊,來到邢臺市信都區宋家莊鎮甄家莊村北側的墳峪溝搶修山場路,甄家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曹彬拄著雙拐在現場指揮。
一臺挖掘機清理著河溝里的亂石,大家有的搬石頭加固路基,有的攪拌水泥抹石頭縫,臨近中午,一段七八米長的水毀路段基本完工。
甄家莊村地處太行山深處,與山西省接壤。全村常住人口不到300人,村民沿山溝散居,總共24個自然村。
“村域面積大、人員分散、大小河道多、地形復雜,這些因素給搶險救災和災后重建帶來了不小挑戰。”曹彬說,這幾天,全村黨員干部帶頭,全體村民跟上,搶時間,搶速度,最困難的時期即將過去。
村民散居,點多面廣,如何做到安全轉移?曹彬介紹,一入汛期,村里就通知受地質災害、洪澇災害威脅的村民轉移。強降雨來臨前,又按照上級安排部署,把防汛搶險救災措施落實落細,一方面在安全地帶確定了4個集中臨時安置點,一方面對群眾轉移工作提標擴面,靠山戶、沿河戶、獨居老人戶等陸續轉移至安置點。
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群眾齊配合。88歲的彭成福老人有50年黨齡,在村里頗有威望。他主動站出來,和村里黨員干部一起參與動員,僅半天時間便完成群眾轉移工作。村黨支部在4個臨時安置點分別明確黨員干部和村民代表負責生活保障等事宜。
暴雨如注,洪水咆哮。曹彬和黨員干部按照之前明確的包聯片區緊盯水勢,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并采取相應措施。
斷水、斷電,通訊也一度中斷,洪水隔斷了安置點之間的聯系。曹彬說,當時雖然揪心,但他相信大家彼此守護,一定能挺過去。
7月31日6時許,由于通信中斷,曹彬帶著一名村民趁著雨勢稍弱,準備從一個安置點到另一個安置點了解情況。路上,曹彬在主河道查看險情時,不小心踩在濕滑的石頭上跌倒。他顧不上疼痛,一瘸一拐繼續前行,直到看完沒事才安心。
搶修臨時道路,接通自來水管……8月2日,洪水退去,曹彬強忍疼痛,一直堅持一線指揮。生產自救有條不紊,災后重建高效推進,當天水、電恢復正常。次日,進出村的主干道便臨時搶通。
8月4日晚,曹彬發現左腳又紅又腫,連鞋都提不上了。他這才來到宋家鎮衛生院檢查,發現左腳跟骨骨折。經過醫治處理,第二天他又到村里和大家一起忙著重建,當晚才去邢臺市區醫院給左腳打上石膏,至今,一直拄著拐杖在現場協調聯系各種事宜。
“現在正是災后重建關鍵期,每一分鐘都很寶貴。”看到大家都很關心他的傷勢,曹彬笑著說,“輕傷不下火線,這點小傷不算啥,只是沒法兒和大家一起抬石頭了。”
“各個自然村之間離得較遠,村里的‘百姓議事廳’微信群發揮了大作用。”曹彬每天將參加重建工作的人員名單逐一寫出來,在村委會辦公室前張貼,并發到微信群中。每個自然村的工程進展和第二天計劃也在微信群里“晾曬”,如果有問題,大家一起想辦法解決。
區里支援的挖掘機來了,區委宣傳部捐贈的水泥來了,鎮里的干部駐扎在村,幫著解決各種問題……村民們重建家園的熱情高漲。有在外地工作的村民請假回村一起出力,有的村民一時不能回村,便踴躍捐款捐物,還有的村民把自家的礦泉水、水果、干糧等帶到工地上。70歲的黨員曹金玉說,甄家莊村是男女老少齊上陣,家家戶戶忙重建。
甄家莊村黨支部把黨旗插在工地上,“共產黨員”“搶險隊員”的紅袖標,成為村里一道移動的風景線。黨員干部帶頭,村民也不甘落后,家家戶戶踴躍出義工,甄海江、任風群等村民還把家里的農用三輪車“貢獻”出來,而且自掏油錢為村里搶修山場路。
短短幾天,連接24個自然村的道路全部修通。目前,被沖斷的14條山場路已經修通12條。
村民曹相林種了1000多棵板栗樹和100多棵核桃樹,是家里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前我還擔心板栗會壞到山上,現在來看,不會影響正常采收。”說著,他豎起了大拇指,“咱村的黨員干部,都是好樣的!”(河北日報記者 邢云 單厚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