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運會上,除了大學生運動員們奮力拼搏、超越自我的身影,還有不少志愿者在默默奉獻、用心服務。這其中,就有一些河北籍大學生志愿者,在努力展現著志愿者的風采。
21歲的王錦江來自唐山,就讀于西南民族大學旅游與歷史文化學院,是雙流體育中心體育館的一名志愿者。在學校,他就組織了一支70人左右的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參與過校慶、校運會和下鄉慰問、推廣規范語言文字等志愿服務活動。
“我的很多高中同學在河北和北京的高校就讀,有機會參與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志愿服務,我聽他們談起那段經歷時挺羨慕的。”王錦江說,為此他參與了兩次成都大運會志愿者選拔,終于如愿以償,盡管不得不放棄暑假回家的機會,還是覺得挺值得。
雙流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行的是羽毛球比賽,王錦江擔任觀眾服務助理。7月30日開賽以來,他每天都和小伙伴兒們忙碌著。
做好觀眾引導服務工作,需要引導觀眾遵守觀賽規定,碰到觀眾不理解,就需要耐心解釋。最讓王錦江開心的是,觀眾對志愿服務工作的支持和認可。
“有一次,我在看臺西區的觀眾席維持秩序。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跑來問我,能不能買來雪糕邊吃邊看比賽。我微笑著告訴她不可以,并解釋了原因,引導她文明觀賽。小姑娘說‘嗯嗯,我懂了’,還表示‘我長大了也要當志愿者’。”王錦江說,每當想起這一幕,心里就暖暖的。
來自秦皇島的20歲姑娘秦子琦,就讀于四川師范大學,在成都大運會主媒體中心外的交通調度中心,擔任場站班車站交通助理。
受父親影響,秦子琦從小就喜歡看體育比賽、參加體育運動,尤其喜歡羽毛球、游泳和滑雪,一直夢想著能參與到大型體育賽事的志愿服務中,“既能作奉獻,又能看比賽”,所以,成都大運會招募志愿者時,她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始料未及的是,她所在的志愿服務崗位,每天要面對發往各個場館的班車和步履匆匆的國內外媒體記者,一眼比賽也看不到。但秦子琦很快體會到了這個崗位的意義,她說:“能夠幫助媒體記者盡快前往目的地,去完成他們的工作,把成都大運會報道出去,讓更多人感受到大運會的精彩,比我自己看不看比賽更重要。”
一次,她接待了一位只會講法語的外國記者,看著他焦急的樣子,只能用漢語和英語交流的秦子琦卻不明所以。不過她很快想到了解決辦法,跑到主媒體中心找來一名翻譯老師,在其幫助下了解到這名記者要乘班車前往大運村,就詳細向他介紹了發車安排。因為發車時間還早,她請這位記者先回到主媒體中心等待,還囑咐小伙伴兒及時通知他來乘車。有時碰到著急出發的記者,她還會幫助聯系、協調臨時車輛,或幫助他們預約專車、打車。
交通場站是志愿者每天上崗最早、離崗最晚的崗位之一,秦子琦他們在成都大運會開幕前7天上崗,要等到閉幕式次日才能撤離。但她說,“作為一名志愿者,能夠為這場盛會多奉獻一些,對我來說是一種榮幸。這段經歷會深深留在我的青春記憶里,伴我成長。”(河北日報記者 趙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