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印發《關于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提出,從2023年起,國家支持以“雙一流”建設高校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選拔專業成績優秀且樂教適教的學生作為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國優計劃”)研究生,在強化學科專業課程學習的同時,系統學習教師教育模塊課程(含參加教育實踐),為中小學輸送一批教育情懷深厚、專業素養卓越、教學基本功扎實的優秀教師。(據《中國教育報》7月28日報道)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實施“國優計劃”,讓高水平高校的“學霸”到中小學任教,對國家、社會和個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體現出可貴的教育擔當。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教育實現“興”和“強”,中小學教育是基礎和關鍵。中小學教育能夠為孩子們提供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社會能力和道德觀念,為未來人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中國式現代化需要教育現代化的支撐,更需要中小學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強國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教師作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是培育優秀人才、塑造民族品格的關鍵,是為我國實現從教育大國走向教育強國、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智造作出巨大貢獻的筑夢人。高質量教師是高質量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水平進步,人們對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讓更多具有較高綜合素養水平的人投身中小學教育,是時代發展的大勢所趨,是提升教學水平、改善辦學質量、夯實教育根基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國舉辦師范類專業的院校數量眾多,但高水平院校特別是高水平綜合大學、理工類大學在其中占比不高;師范生培養體量不小,但學科結構和培養層次有待優化。在此意義上,實施“國優計劃”,是讓“學霸”教師教出更多“學霸”的實招硬招,更是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進一步完善師范人才培養結構,著力提升培養質量的長久之計。
每年每校通過推免遴選不少于30名優秀理工科應屆本科畢業生攻讀理學、工學門類研究生或教育碩士;面向在讀理學、工學門類的研究生進行二次遴選,重點為中小學培養一批研究生層次高素質科學類課程教師……“國優計劃”的實施,將帶動一大批高水平院校發揮學科優勢舉辦教師教育,推動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不斷健全、優化,對于創新培養模式、打造高質量教師隊伍,都具有重要意義。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是民族的希望。落實好“國優計劃”,推動中小學教育高質量發展,我們的社會必將始終葆有活力之源、創新之根,我們的未來必將更加充滿陽光。(周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