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蕩漾,水鳥嬉戲,雨霧中的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別有一番意境。7月21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河北主題采訪團的記者們來到這里,探一灣清水如何潤澤京張兩地。
在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內的濕地博物館,北方工業大學大三學生田俊琪和7位同學結伴前來參觀。他們將濕地公園作為暑期社會實踐的首選地,調研其在水源涵養和保護方面的情況。“公園里水質好,魚鳥多,植被茂密,空氣清新,是一個生態保護方面的好案例。”田俊琪說出了他對濕地公園的第一感受。
7月21日,透過雨霧,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的醉人景色宛如一幅畫徐徐展開,別有一番韻味。 河北日報記者 張昊 攝
懷來官廳水庫是永定河流域最大的控制節點和生態節點。張家口市牢牢把握建設首都“兩區”的功能定位和使命任務,高標準推進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深入開展環庫水源涵養和保護,確保清水源源不斷送北京。
“我們以保護官廳水庫及上游永定河生態環境為目標,積極開展濕地保護修復、基礎設施建設、科研宣教、濕地生態補償、濕地合理利用等綜合治理工作。”懷來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陳濤介紹,為不斷提升官廳水庫水質,2016年開始,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正式啟動。
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規劃總面積20.3萬畝,西起永定河源頭,東與北京市延慶區交界,劃分為生態保育區、恢復重建區、科普宣教區、管理服務區和合理利用區5個功能分區,計劃總投資32億元。目前,已完成永定河濕地凈化一、二、三期和官廳水庫水源涵養一期工程,累計修復濕地面積5.8萬畝。
濕地是水質“凈化器”。陳濤介紹,通過濕地公園的建設,官廳水庫的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入庫水質由地表水Ⅳ類穩定提升至Ⅲ類。水庫的生物多樣性顯著增加,野生植物由原來的106種增加至318種,野生鳥類由原來的169種增加到192種。
久久為功,讓碧水“活”起來。今年,懷來縣繼續擴大濕地保護修復面積,將官廳水庫北岸、西岸、南岸剩余的4.5萬畝區域予以濕地修復。項目完工后,懷來縣域官廳水庫以及上游永定河流域將形成一個完整的保護閉環。
張家口市首都“兩區”建設辦公室科員張浩巖介紹,為涵養首都水源,張家口持續打好壓水、節水、蓄水、治水、引水組合拳,有序實施潮白河流域、永定河流域等一系列綜合治理工程,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837平方公里,退減水澆地52.14萬畝。今年1至6月,15個國省考河流水質監測斷面達標率100%,優良率100%,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水清岸綠,夏荷亭亭,引得八方游客紛至沓來。
當天,來自北京的一家三口專程到濕地公園徒步游玩。“這里離北京很近,景色也不錯,我們常來。”游客李女士說。
“濕地公園的游客中,70%來自京津兩地。”懷來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王剛介紹,今年“五一”假期,濕地公園迎來了開園以來的最大客流,5天接待游客近5.5萬人次,單日最高達1.6萬人次。
如何吸引更多北京游客走進濕地公園?今年,懷來縣與北京旅游集散中心合作,整合北京游客資源和懷來縣特色旅游資源,開通北京·張家口(懷來)旅游專線,專線在懷來停靠的首站便是濕地公園。
如今,致力于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重要節點,一個“一湖三圈”的發展藍圖正在懷來繪寫。
未來,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的建設將以官廳水庫為中心向外劃定3個圈層:第一圈層是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以生態保護和建設為主;第二圈層是以葡萄酒莊、溫泉為特色的文化旅游產業創意區和健康養生區;第三圈層是工業、商業和其他功能區。
清晰的規劃,讓這個生態治理與產業開發相輔相成的“懷來樣本”令人期待。(河北日報記者 馮陽 郝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