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精品综合国产亚洲欧美久久,欧美爆操,国产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河北頻道 > 全景河北

傳承紅色精神 開創美好生活(走進傳統村落)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3-07-15 09:01:00
分享:

  前南峪村位于河北省邢臺市信都區漿水鎮,是太行山深處的村莊。

  1940年11月至1943年1月,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總校在漿水鎮一帶辦學,前南峪村是校部所在地。在抗日戰爭艱苦的歲月里,這里曾培育出許多抗日將士,抗大精神深深地熏染著這片土地。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前南峪村是“山坡和尚頭,土地隨水流”。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治理荒山、興修水利后,如今前南峪村有8300畝山場,被譽為“太行明珠”。2023年,前南峪村入選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

  驅車從河北省邢臺市區出發,一路向西,行至深山路上,云霧繚繞,還未到漿水鎮前南峪村,綠的氣息已撲面而來,凝神屏氣間,鳥語蟲鳴陣陣。

  隨著車駛進村莊,青草鋪路,綠樹作廊,連片的青山訴說著感人肺腑的綠色發展故事。再往前走,碑林聳立,紅旗飄飄,古樸的石院承載著艱苦奮斗的紅色革命精神。“紅”“綠”交織,這個小山村究竟繪出了怎樣的幸福底色?

  革命精神早已深深扎根這片土地

  前南峪村所在的漿水鎮位于太行山腹地,素有“依山憑險”之稱。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代,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曾在此堅持敵后辦學兩年零三個月。滕代遠、何長工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學習和工作過。

  時光荏苒,光榮傳統與革命精神早已扎根這里。如今,前南峪村內建有抗大紀念碑和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陳列館。

  抗大紀念碑位于前南峪村廣場,是1986年由前南峪村集體出資、村民踴躍參與建設而成的。在前南峪人眼里,這是一方崇敬之地。收獲季節,用地再緊張也不會用作打麥和晾曬;雪落時分,這里總是最先打掃得干干凈凈。

  走進抗大陳列館寬闊的展覽大廳,當時抗大師生用的教材、馬鞍、行軍鍋等映入眼簾,讓人們仿佛穿越到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許多將士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在這個小山村凝結,從這里走向抗日前線,為抗戰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站在抗大陳列館廣場遠眺,抗大陳列館工作人員李青介紹,當年幾千名抗大師生分散在附近40多個村莊里辦學,方圓10公里內的農家,幾乎“家家住學員”,抗大師生與當地百姓結下了血肉相連的深厚情誼。

  生活環境艱苦,學習條件更簡陋。李青說,在陳列館旁邊不遠的半山腰上,有一處遺存的抗大課堂,就是幾棵大樹下的一排排石板。沒有教室、桌椅,學員們就在麥場、河畔和樹下上課;沒有鋼筆,就把子彈殼、罐頭筒鐵皮磨尖當筆用。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這段歷史,傳承革命精神,抗大陳列館在重要節日、紀念日,都會策劃活動,發動周邊群眾參加。“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5周年”主題活動、“銘記歷史·勿忘九一八”主題活動、“2023·崇尚·清明祭英烈”主題紀念活動……近年來,抗大陳列館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不僅有曾經的抗大學員和學員后代來到這里“尋根”,也吸引了許多游客來這感受抗大學員的人生理想和家國情懷,加深對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的理解。

  全村32座山頭全部披上了綠裝

  紅色精神滋養下,一代又一代前南峪人艱苦奮斗,在荒山禿嶺中蹚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如今漫步前南峪,處處散發著綠的氣息,全村共有8300畝山場,種植各類樹木480萬株,林木覆蓋率達90.7%,植被覆蓋率達94.6%……前南峪也因此有“太行明珠”之稱。

  但你怎么也不會想到,這里曾是荒山禿嶺的“不毛之地”,尤其是1963年的那場大雨,給前南峪留下了一道難題。

  “下了七天七夜,樹被連根拔起。”76歲的村民張云至今記得真切,“地沒了、樹毀了、房塌了,我們不知怎么辦才好。”

  “地沒了可以再造、樹毀了可以再種、房塌了可以再建,如果是人心散了大家就真沒指望了。”前南峪村黨委書記郭天林介紹,那場大雨過后,時任老書記郭明躍主持的村黨支部大會開了三天三夜,給村民帶來了一個希望:治山致富。

  那場會議上,大家制定了改造山川20年發展規劃,植樹治山拔窮根成了全村共同的目標。

  “頂著星星上山,又頂著星星下山。”張云是第一批參與荒山治理的村民,他記得,“在治山最艱苦的前10年,大家都憋著一股勁兒,無論嚴寒酷暑,每天一干就是十幾個小時。”千余人的小村子,10年間累計投工126萬人次。

  1977年,郭成志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帶領大家種板栗樹、栽經濟林,用肩膀“扛”出了400多畝梯田;80年代,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來到前南峪,跑遍山上的溝溝壑壑,把樹木的成活率從原來的10%提高到90%;2002年后,村子關停有污染的企業、轉型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寒來暑往,幾十年過去,全村32座山頭全部披上了綠裝,全村耕地面積達746畝。

  如今,第一批“植綠人”張云成了“守綠人”,每天都要沿著種滿樹木的道路走走看看,遇到破壞樹的人,他也總要上前“說事”。張云說:“前南峪人要一代接一代地守護好這片山林,讓子孫后代都能享受這寶貴的青山。”

  美麗風光成為吸引游客的金色名片

  樹多了,山綠了。如何把山溝溝變成“綠色銀行”,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

  靠科技、靠管理、靠學習,提高果樹產量。

  板栗樹不結果,就請來“果樹技師”替村子的栗樹整形剪枝、嫁接改優,讓小栗蓬掛滿枝頭;村民不懂技術,前南峪就把林果班、山地規劃和測量班、養殖班等培訓班辦到村民家門口,指導大家開展果樹管理、培育;發展新果業,先請教專家,李保國科技服務團隊幫助村子引進軟棗獼猴桃,收益比蘋果、板栗高出幾倍。

  據統計,截至目前,前南峪村共栽植干鮮果樹32萬余株,人均約210株,全村每年果品收入達8700萬元。“村里還注冊了‘前南峪’系列農產品品牌,銷量特別好。”前南峪村精品特色果園管理員郭海魁說,現在村子不僅賣果品,也“賣風景”,農旅融合,他們的生活越過越好。

  在黨的政策支持和各級黨組織的幫扶下,依托林木果樹的綠色資源和抗大留存的紅色資源,村兩委帶著村民們開發出前南峪生態旅游區,不僅建設了獼猴桃、櫻桃等多個精品園區,修建了梅園、栗樹山莊等觀光園,還對紅色遺址進行修繕,建立了抗大少兒研學基地等,讓鄉村旅游集觀賞性、教育性與參與性于一體,走上了綠色觀光與紅色旅游相結合的生態發展路。

  “咱春有花、夏有果、秋有景、冬有樂,一年四季都有看頭。”村民趙小芳說,她瞅著近些年來前南峪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便利用家里閑置的房屋辦起了農家樂,提供餐飲、住宿。趙小芳在農忙時上山管理果樹,旅游旺季則在家接待游客,一年下來收入可不少。

  在前南峪村,像趙小芳這樣吃上“生態飯”和“旅游飯”的村民越來越多。“全村有80%的家庭從事農家樂、生態采摘等綠色產業。”郭天林說,“如今,紅色故事、美麗風光已變成了吸引游客的金色名片,老區人民的增收渠道不斷拓寬,村民們的美好生活豐富多彩。”

關鍵詞:河北,前南峪村責任編輯:張曉鵬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网, 国产另类亚洲第1页在线, 亚洲 日韩 欧美 综合 热, 亚洲 无码 制服 日韩, 国产欧美国日产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