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襄都區甘藍種子銷量占據全國市場逾七成
攥牢甘藍“芯片” 做強“當家品牌”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小小的種子,連著“國之大者”。在邢臺市襄都區,甘藍育種經過近50年發展,甘藍種子年總產10萬公斤以上,銷量占據全國市場逾七成,還出口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前不久,襄都區提出“全球甘藍看中國,中國甘藍看襄都”的目標,謀劃實施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等五大行動,攥牢甘藍“芯片”,做強“當家品牌”。
邢臺市蔬菜種子公司是襄都區甘藍育種產業集群的龍頭企業。近日,在該公司育種中心實驗室里,一棵棵翠綠的甘藍幼苗在組培瓶里嬌嫩可人。技術員趙立葉說,目前公司采用系統選育、自交不親和系、雄性不育系等育種方法,已主導培育出68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甘藍品種,不僅促進了國內甘藍種植業發展,還打破國外壟斷,牢牢將甘藍種植的“中國芯”握在手中。
在該公司倉儲區,一袋袋、一罐罐甘藍種子整齊打包,正在陸續發往廣東、廣西、重慶等地,近期每天銷量都有200多個標準箱(一箱600袋,一袋15克)。“我們注冊了‘邢申’商標,‘邢申’甘藍種子不僅撒遍長江南北,還推廣到了國外。”邢臺市蔬菜種子公司總經理申志彬介紹,市場不斷做大的背后,得益于公司鍛造出的科研“鑰匙”。公司獲批成立了河北省結球甘藍育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還建有院士工作站,是河北省高新技術企業。
據了解,20世紀70年代,我國甘藍種植主要進口日本等國種子。197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智遠培育出我國第一個甘藍雜交品種“京豐一號”并在邢臺制種成功,自此結束了甘藍新品種長期依靠國外引進的被動局面。至今,“京豐一號”仍是邢臺市蔬菜種子公司銷量最多的一款種子,年銷量達3萬公斤。
一個甘藍新品種的成功培育,往往需要耗時10年左右,業內稱之“十年磨一劍”。“邢甘23”是邢臺市蔬菜種子公司新培育的一個高端品種,通過河北省科學技術廳科技成果鑒定,被評定為“國際先進”水平,具有色澤鮮綠、葉球緊實、口味甜美等諸多特點。更難能可貴的是,該公司建立了具有2000余份國內外原生結球甘藍種質資源庫,為今后的甘藍品種更新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了邢臺市蔬菜種子公司,襄都區還擁有邢臺雙環種業有限公司等10多家種業公司。這些公司注重科技研發、強化品牌效應,均致力于甘藍品種的繁育和推廣,合力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甘藍育種基地。
隨著襄都種業集群加速崛起,諸多利好政策持續落地升級,不少種業企業開始了新一輪登高發力。眼下,邢臺雙環種業有限公司在辛莊村建設一個50畝的育種基地,已于7月初正式投用,并設立小孢子育種技術實驗室等。
“我們將積極幫助種業企業與科研院所深化合作,借助科研單位的人才優勢,對育種前沿技術研究如基因編輯、分子設計育種、指紋圖譜構建進行聯合攻關。”襄都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車榮光表示,全區正在積極開展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業創新攻關、種業企業扶優、種業基地提升、種業市場凈化五大行動,用足用活用好國家和省、市種業扶持政策,進一步夯實科研基礎,把種業品牌擦得更亮。同時,推動成立相關專業協會,厚植種業發展沃土,統籌優勢資源,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
農安天下,種為基石。“只有自己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不讓別人‘卡脖子’。”申志彬說,經過一路追趕,現在襄都甘藍種子的品質可與國外同類種子比肩,他堅信不久的將來,國產甘藍種子一定會走在世界前列。(記者 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