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家里水龍頭出水少,告知網格員后,施工人員很快進行了維修。”河北省巨鹿縣馬家營村村民郝秀芳說,最近她一遇到難事就向網格員反映,好像對網格員產生了“依賴”。
郝秀芳口中的網格員是和她同村的村民張麗,張麗定期就網格內的社會治理、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情況進行走訪,聯系網格內的群眾,及時了解大家訴求,并通過相關手機軟件進行上報。
“全縣劃分了2800多個基礎網格,和我從事一樣工作的網格員有2800多名。”張麗說。
巨鹿縣大數據發展中心主任劉彥良說,為推進農村數字化管理,2020年5月,當地依托大數據發展中心,創建“巨好辦”綜合管理平臺,在縣級層面設立調度指揮中心,在縣直部門、鄉鎮設立二級管理平臺。在實際運行中,鄉鎮二級管理平臺對上報信息進行初篩分類,對于無法解決的,提交縣級綜合調度中心,中心按照職責清單,及時移交指定部門受理。
巨鹿縣大數據發展中心的工作人員在對各類上報信息進行分類。新華社記者趙鴻宇 攝
類似的故事近年來在燕趙大地廣泛出現,河北積極在農村探索數字應用新場景,利用“數字+”助力鄉村治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每天打開小程序,就能看到農作物生長情況、土壤濕度、棚內溫度等各項數據,通風、施肥、澆水一鍵就能控制。”河北省館陶縣翟莊村黃瓜種植基地負責人王鑫說,他們前期在專家研判的基礎上,設計了黃瓜生長數據模型,系統會根據黃瓜長勢給出建議。
王鑫說,依托縣里數字農業指揮調度中心,基地的數字化設施今年年初投入使用,效果立竿見影,目前生長的黃瓜,口感、品相比以前好,不少批發商已經提前付款購買下一茬的黃瓜。
館陶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高玉青說,指揮調度中心已經建成52個應用系統,借助這一“農業大腦”,助力當地小麥、黃瓜等農作物產量、質量再上一個臺階。
農戶在用相關軟件查看農作物生長的各類信息。新華社記者趙鴻宇 攝
數字化不僅讓地方特色農業更顯成效,還保障大田作物更好生長。定州市明月店鎮侯家洼村村民侯軍青說,能否及時澆水對小麥的長勢、產量都有影響,規模種植以往最擔心的就是農忙期間用水受影響。前段時間澆地時,他發現機井不出水,正不知所措,就看到遠處過來的搶修車。
定州市供電公司供電服務指揮中心負責人王躍成說,這樣的情況并非巧合,公司系統中有一個“農排變在線監測”模塊,可以對涉及農業排灌的變壓器進行實時監測,哪里數據異常,他們就及時安排搶修,助力農民不誤農時。
日前,河北省安國市藥都街道齊村15.3畝村集體用地在安國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掛牌招租,租期5年。掛牌期間多人競價,起拍價每年每畝600元,最終該地以每年每畝750元的價格成交,溢價率25%。
“以前村里想出租土地,知悉的人不多,很難溢價。”安國市供銷社理事會主任張景超說,河北省供銷社開發的全省農村產權交易信息化云平臺改變了這樣的情況,這個云平臺除了擴大知悉范圍外,還可以網絡競價、價款結算、交易鑒證等,實現了集體資產公開、公平、公正交易,激發了農村要素活力,進一步助力村集體和村民增收。(記者 趙鴻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