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落雪,斯人已逝。
人間四月,正是花謝花飛的時節。只是這個春天,西沙河畔的河北邢臺威縣人再也等不到曲老來梨園了。
2023年1月9日,老黨員、曾任河北省林業廳副廳長的果樹專家曲憲忠不幸去世。從2013年1月擔任威縣經濟林產業建設高級顧問、梨產業首席專家,到今年已整整10年。
一個退休老人,把他人生最后10年留在了這片土地。
他走了,西沙河的10萬畝梨園記得他,但他再也看不到今年的梨花了。
曲憲忠(右一)在梨園指導村民種植梨樹。資料圖
“曲老,俺們啥時候能吃上梨啊”
人間四月,河北威縣也到了最美的時候,西沙河畔10萬畝梨花競相開放,似云似雪,藍天的藍、梨花的白,定格在游客一張張照片里。
威縣高公莊鄉東魚臺村,安洪剛正在梨園忙碌著。“馬上該疏果了,往年這個時候,曲老就該來梨園了,今年等不到了。”安洪剛嘆了口氣。
安洪剛口中的曲老就是曲憲忠,他曾任省林業廳副廳長、巡視員,河北農大園藝學院名譽院長,省老科協副會長,邢臺威縣經濟林產業建設高級顧問、梨產業首席專家……但在威縣梨農眼里,他只有一個身份——“梨財神”。
曲憲忠(右三)在田間地頭教種梨知識。資料圖
2013年,曲老受邀成為威縣梨產業首席專家,那時他68歲。
威縣這片土地上種過傳統的鴨梨、雪花梨,但“賣不上價”,后來幾乎就沒有人種了。曲老去了石家莊趙縣、保定高陽、山東萊陽等地考察學習,邀請專家論證,最終確定在威縣先建設10萬畝梨果產業帶,主栽秋月梨、新梨7號、雪青梨、紅香酥梨4個品種,這些“高端品種”也是專家認定的梨果新品種,不愁賣。
“他第一站就來到了我們高公莊鄉,那時候曲老來我們這兒講種梨的好處、方法,來聽的人可不少。”安洪剛說。
剛開始試驗種梨時,一名村民開玩笑說:“曲老,俺們啥時候能吃上梨啊?”“今年就讓你們吃上!”村民們以為曲老在開玩笑,沒想到曲老讓它成為了現實。
曲老以杜梨(梨的一個品種,個頭小,口感也不太好)苗作為園區建設的基礎苗,冬季栽種,次年3月嫁接,完全打破以前春季栽種的生產方式,成活率高,還能提前結果兒。
曲憲忠(中)在田間地頭教種梨知識。資料圖
有了曲老的專業指導,威縣優質、標準化梨園從無到有,再到如今的200多個,威縣成為全國增長速度最快的梨產業新興縣、全國秋月梨和新梨7號規模化種植面積最大的基地縣。這種現代化梨園建設管理模式也讓全國26個省份受益了。
“威梨”名聲越來越響亮,成了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入選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榮獲國家級、省級榮譽50余項,還出現在冬奧會等國家重大活動的餐桌上,并出口到了泰國、越南等國家。
在“威梨”產業帶動下,14個鄉鎮226個村8萬余名低收入群眾年人均增收約2萬元。
河北威縣10萬畝梨園航拍圖。資料圖
“臨終前還惦記讓我們好好吃飯”
“沒有曲老師在身邊嘮叨,總覺得缺少點什么。”曲老的學生、威縣農業園區梨產業辦公室技術員尹晶晶說。
“在很多人印象里,曲老師非常硬朗,走路都帶風。但我們知道他身體的真實狀況,在梨園忙一天,在回辦公室的車上他就睡著了。”尹晶晶說。
“‘早上五點半、中午帶著飯、晚上連軸轉’就是曲老師的生活常態。”曲老的助手呂燕亮說。呂燕亮2015年大學畢業,現在是威縣農業園區梨產業辦公室的一名技術員。
作為助手、作為學生,呂燕亮跟了曲老8年。這8年里,呂燕亮跟著曲老學技術,也學做人。
威縣高公莊鄉黨委書記劉光明說:“曲老來過我們這很多次,但從來沒吃過一頓飯,他說他是來給老鄉們解決麻煩的,不是來添麻煩的。”
一年之中,曲老有近300天都在威縣,不是在路上,就是在梨園。
曲憲忠(左)在教村民科學剪枝。資料圖
10年里,曲老的身體幾次出現不適,中風、腦梗……有人曾問曲老:“70多歲的人了,不缺吃、不愁穿,這么拼命圖個啥?”曲老說:“我就圖痛快,我就熱愛這個。”
今年1月8日,曲老病危的消息傳到了威縣,呂燕亮等人立刻驅車趕往石家莊。1月9日凌晨2點,他們見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曲老,此時的他身上插著管子,意識有點模糊,已不能說話的他費力地抬起手,示意兒子到跟前,寫下了“吃飯”兩個字,他的兒子對呂燕亮說:“爸爸的意思是讓我安排你們吃好飯。”
“曲老師都病得那么嚴重了,還惦記我們有沒有吃飯,我們……”沒說完,呂燕亮已淚流滿面。
一同去的于春亮說:“當走到老師跟前時,他支支吾吾說著什么,聽不清,但從他的眼睛里,我看到是牽掛。”
曲老去世后,有一首詩在網上流傳,“他十年一功,日夜果林中,似只為富民而生,如今梨花成海,梨果香甜,他卻迷失遠空。”
曲憲忠(左)在教村民科學種梨樹。資料圖
“我們會繼續實現曲老的夢想”
人們的挽留還是沒能留住曲老。
“聽到曲老去世的消息時,我開始是不相信的。”河北甄遞鮮總經理趙立軍說。
今年是趙立軍返鄉創業的第4年,“沒有曲老引進的秋月梨,可能我不會選擇從北京回到家鄉威縣。”趙立軍說,“一個偶然機會朋友給了我一個梨,我覺得特別好吃,一問產地是我老家威縣。”經過考察,趙立軍決定回家把這么好吃的梨賣到更多地方。
說起曲老,趙立軍全是感激:“曲老經常鼓勵我,要讓全世界都吃上咱威縣的梨。”趙立軍現在都記得第一次見到曲老的情形。
2020年7月的一天,曲老來看趙立軍這個回鄉“賣梨”的小丫頭,那天兩個人聊了2個小時。“這幾年,每到梨收獲的時節,曲老總會告訴我哪個梨園的品相好,幫我們省了不少跑園區的時間。”趙立軍說。
“沒有曲老,就沒有現在的我。”說這話的是宋德興,現在的他是威縣沃隆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農場規模達280多畝。
當初在一個講座上宋德興見到了曲老,“一開始,我以為曲老是一個只會動嘴皮子的人,后來發現他不但課講得清楚,還會到田間地頭手把手教。以前種棉花一畝地也就掙1000來塊錢,現在不一樣了,從栽上梨樹,我就在掙錢。”
河北威縣梨園航拍。資料圖
平時曲老非常平易近人,但一涉及工作,他又會嚴苛得像變了一個人,“甚至都讓人‘怵’他”。在建一個標準梨園時,由于監管不嚴,工作人員將樹苗的尺寸挖小了,曲老到了現場,硬是讓他們把180余畝栽好的樹苗全部拔掉,重新按規程栽種。
“曲老對我們這些學生也不會客氣,工作中出了錯,他照樣嚴肅批評。唉,以后再也聽不到了。”尹晶晶說,“每次看到老師之前講課的視頻、聽到他的聲音,都會掉眼淚。曲老師生前最愛這一片片梨園,我們也會繼續努力把‘威梨’做大做強,實現曲老師的夢想。這些年,曲老師太累了,該歇歇了。”
曲老威縣的辦公室里,掛著一面梨農送來的錦旗,上面寫著:梨財神。在威縣梨農們看來,遇上曲老是他們的幸運。
又逢一年梨花開,可今年它們再也等不到那個白發蒼蒼、走路帶風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