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用水總量大、用水點多、用水人口集中等特點,高校節水歷來備受關注。水利部發布的《2023年水利系統節約用水工作要點》提出,推動40%以上高校建成節水型高校。
“新華視點”記者近期調研發現,水利部聯合教育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持續推進節水型高校建設,高校近年來普遍節水成效突出。與此同時,一些高校的節水潛力較大。有關測算結果顯示,如果采取恰當措施,中國高校每年可以節約用水3.6億立方米,大體相當于20萬個游泳池的蓄水量。
“優等生”深挖節水潛力
2022年底,河北工程大學入選全國首批節水型高校典型案例。“安裝節水龍頭,每15秒,流出的水量從2.4L降至0.6L;安裝節水花灑,每15秒,流出的水量從2.1L降至1.5L;安裝節水馬桶,每次沖水量從6L降至1.5L……”這是河北工程大學校園采取的節水改造舉措。
河北工程大學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改造老舊供水管網、更換節水終端等系列節水舉措,該校年用水量從300萬噸左右下降到160萬噸左右,節水率達到40%以上。
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共建成節水型高校764所。2022年底,水利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辦公室聯合發布首批節水型高校典型案例,共有88個高校案例成功入選。
同樣入選首批節水型高校典型案例的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將大數據技術用于用水數據采集、問題分析、障礙排除預警等。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后勤處處長董長貴說,應用大數據系統管水之后,學校年生均用水量從原來的76.6立方米降至32.94立方米,節水率達到57%。
貴州省一高校使用的智能化可視化節水系統。 新華社記者 楊欣 攝
湖南信息學院利用校園內的5個人工湖收集雨水,用于校園綠地灌溉,每年可實現用湖水替代自來水40萬立方米。湖南信息學院后勤處有關負責人說:“節省下來的自來水量,大體相當于2000多間學生宿舍近一年的用水量。”
水利部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曾對全國2800余所高校2019年的用水情況進行摸排,高校用水人數約3501萬人,年用水量約17.3億立方米。
為推動高??茖W合理用水,水利部2019年底制定了《服務業用水定額:學校》,規定高等教育學校用水定額通用值,南方地區為年生均85立方米,北方地區為50立方米。大部分省份還根據自身實際制定了地方標準,比如,貴州省高等教育學校的用水定額通用值為年生均75立方米。
水利部節約用水促進中心的一份報告指出,如果能嚴格實施用水定額管理,高校用水量能減少14%至21%,節約水量為2.4億至3.6億立方米。
據估算,3.6億立方米的水,大體相當于25個西湖的蓄水量,可折合成20萬個標準游泳池的蓄水量。
一些高校用水方式粗放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有部分高校仍舊超定額用水,比較浪費,節約用水有較大空間。
——輸水計水設施老化。遼寧省某大學后勤處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供水管網有相當一部分的使用年限超過30年,自來水漏損率超過20%。“學校有多長的水管、每根水管具體位置在哪里、哪些地方漏水都是糊涂賬。”這位負責人說。
記者走訪發現,有的高校不少宿舍的水表已無法正常使用,有的宿舍水表停止轉動多年。
——學校管理維護粗放。水管爆裂后遲遲沒有維修、學生宿舍有人用“長流水”洗衣服、綠化景觀長時間大水漫灌……記者在高校走訪時看到不少浪費水的情況。
“大部分高校缺乏先進的技術手段管理用水,依靠人工巡查、維護,動輒數百畝的校園、數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只有兩三個負責水電維修的人管水、管電,處理問題的效率很低。”廣州市某高校一位物業管理負責人說。
持續發力推動高校節水
《“十四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提出,機關、高校、醫院等公共機構發揮表率作用,持續開展節水改造。專家指出,節水型高校建設勢在必行,應從關鍵處著手,持續挖掘高校節約用水潛力。
地方教育部門應與水利部門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高校節約用水工作。記者在基層采訪時了解到,雖然近年來水利部聯合教育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深入推動高校節水工作,但是個別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推動高校節水工作重視不夠,節水型高校建設主要靠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一方推動,難以形成合力。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建議,要充分發揮節約用水協調機制作用,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會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機關事務管理部門,共同督促指導、統籌部署高校做好節約用水工作,定期評估節約用水工作成效,全面建設節水型高校。
貴州省一高校使用的新型節水器具。 新華社記者 楊欣 攝
“要在老舊管網改造、節水設備設施更換、先進節水技術應用等方面,給予高校更多資金支持,尤其是對成效突出的高校,可通過資金補助或授予榮譽等方式予以鼓勵,構建起建設節水型高校的激勵機制。”貴州省水利廳節約用水處處長馬榮宇說。
水利部綜合事業局有關負責人建議,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將高校全部納入計劃用水管理,嚴格按照定額核定下達計劃用水指標。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及時對高校計劃用水指標下達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用水計劃寬松軟的地方進行約談、督促,切實發揮計劃用水和定額管理的剛性約束作用。(記者 歐甸丘 駱飛 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