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本解讀】
張家口市加快推進首都“兩區”建設
綠水青山撐起生態“防護傘”
張家口市地處北京上風上水,與北京山同脈、水同源、氣相通。建設張家口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重要指示,是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
扎實推進首都“兩區”建設,張家口市以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為契機,著力構建綠色生態、綠色城鎮、綠色產業、綠色能源、綠色交通五大體系,提升生態“顏值”,增添綠色“氣質”,全力打造生態興市、生態強市的張家口樣板。
水源涵養地,清水送北京
汩汩流水,生生不息。近日,永定河上游兩大支流——桑干河與洋河開始向下游永定河生態補水,兩河交匯于張家口懷來縣桑園鎮夾河村的永定河。
永定河是海河流域京津冀晉地區重要的水源涵養區、生態屏障和生態廊道,也是北京的“母親河”。上世紀80年代以后,永定河持續斷流。從2003年開始,每年定期由上游的洋河和桑干河,向下游的永定河北京段補水,但水量仍然偏少,自凈能力較差,部分河段仍然干涸。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成為京津冀生態領域率先突破的重大標志性工程。
為恢復“流動的河”,確保“一泓清水送北京”,上風上水的張家口一馬當先。
2019年以來,在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的統籌下,張家口市全力配合實施永定河生態補水,2022年全市境內河道實現補水護水4.04億立方米,其中境內水庫累計向官廳水庫上游永定河生態補水0.39億立方米。
全年累計通水時長達123天!2022年5月12日下午和10月7日上午,天津市屈家店水利樞紐兩次開閘放水,生態補水水頭牽手永定新河匯入渤海,標志著自1996年斷流以來,永定河865公里河道首次實現年內春、秋兩季全線通水。
水利部調水管理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生態水量調度,永定河官廳水庫以上河道基本實現全年不斷流,河道水面面積明顯增加,地下水回補效果明顯,生物多樣性進一步豐富,永定河綠色生態河流廊道初步形成。
2月15日,河北與北京交界處的官廳水庫冰面尚未完全消融,從南方越冬地返回北方繁殖地的候鳥開始多起來,天鵝、灰鶴、白枕鶴等在懷來官廳水庫濕地公園現身。
官廳水庫是永定河流域最大的控制節點和生態節點,是首都重要水源地、水源涵養功能區。
“目前累計完成濕地綜合治理面積38.6平方公里,栽植各類喬灌木960多萬株。下一步,懷來縣繼續加強與北京市、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啟動官廳水庫庫濱帶綜合治理工程,將官廳水庫北岸、西岸、南岸剩余的4.5萬畝區域予以濕地修復。”懷來縣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陳濤介紹,修復工程完工后,懷來縣域內官廳水庫及上游永定河流域將形成保護閉環。
通過京冀密切協作,開展環庫水源涵養和保護,凈化入庫口水質,對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等,官廳水庫入庫水質持續達到Ⅲ類,野生植物由原來的106種增加到318種,野生鳥類由原來的169種增加到192種。
撐好“防護傘”,筑牢生態屏障
尚義縣南壕塹林場大青山林區管護員楊虎,每天穿行在茂密的山林中。大青山林區位于尚義縣西南,屬一級防火區。
2016年以來,尚義縣實施人工造林55.8萬畝,其中南壕塹壩頭造林綠化3.6萬畝。看著管護的樹林,楊虎頗有成就感:“綠色成果來之不易,絕不能發生一點意外!”
加快國土綠化腳步,是張家口推進首都“兩區”建設的一個縮影。
2022年,張家口市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接續實施四大行動,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支撐能力,筑牢首都生態安全“防護傘”。
精準治污保“藍天”。全力清除煤煙型污染,鞏固提升農村“雙代”成果,全市PM2.5平均濃度降至17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排位首次挺進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前十。
全域推進護“碧水”。接續實施洋河、桑干河、清水河流域綜合整治工程,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93.3%,潮白河流域云州水庫及上游沽源縣境內水生態保護與修復二期工程扎實推進,水源涵養能力進一步提升。
提升顏值常“增綠”。鞏固提升國土綠化成果,新增營造林108.8萬畝、治理退化草原20.7萬畝、恢復濕地植被896畝,環境支撐能力進一步加強。
從嚴管理守“凈土”。加強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全市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均達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0%,農膜整體回收率達90.3%……
“今年,張家口市將精準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開展流域綜合治理,推進洋河、桑干河等河道整治及周邊大中型灌渠節水綜合改造工程建設,實施營造林工程91萬畝,退化草原治理15.7萬畝。”張家口市首都“兩區”建設辦公室綜合一處負責人王旭升介紹。
環境變“綠”,產業變“輕”
今年以來,乘坐京張高鐵到張家口市崇禮區滑雪的冰雪運動愛好者逐漸增多,特別是周末客流大幅攀升。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雪上項目舉辦地,張家口市憑借豐富的冰雪資源,大力發展冬季旅游。官方數據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崇禮區六大雪場共接待游客15.69萬人次,為旅游業旺起來添了“一把火”。
環境在變“綠”,產業在變“輕”。
“推進首都‘兩區’建設,既要建好生態環境,更要產業綠色發展,實現生態興市、生態強市。”張家口市發改委主任白晶表示,該市把培育壯大六大綠色產業作為核心支撐,推進主導產業向綠色延伸。
體育文化旅游越來越“熱”,2022京張全季體育旅游嘉年華、崇禮168超級越野賽等系列賽事和活動、“冬奧冰雪游”等20條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吸引越來越多京津游客。
冰雪產業乘勢而上,依托高新區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園、宣化冰雪產業園兩個冰雪裝備研發制造集聚區,2022年新簽約冰雪產業項目11項,截至目前累計簽約項目120項、落地102項、投產運營63項,實現產值18.17億元。
搶抓國家“東數西算”戰略機遇,加快推進懷來大數據產業基地建設和張北云計算基地建設,秦淮數據等16個數據中心項目建成投產,累計投入運營服務器124萬臺,其中2022年新增24萬臺。
依托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加快抽水蓄能、光伏、風電、氫能等項目發展步伐,2022年,全市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總規模達到2647萬千瓦,成為全國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
現代制造業再添省級“金字招牌”,西山經濟開發區、宣化經濟開發區的裝備產業基地入選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目前全市規上裝備制造企業共124家。
綠色農牧業加速崛起,2022年實施重點農業項目209個,11家市場主體入選河北環京周邊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名單,農業產業化現代化進程加快。
讓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張家口市產業發展“含新量”不斷提高。目前,六大綠色產業占GDP比重已接近50%。張家口市一步步在保護綠水青山中贏得金山銀山,在服務首都中加快發展壯大自己。(河北日報記者 郭曉通 王成果)
【數說協同成績單】
2022年,京津冀三地PM2.5平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降幅均在60%以上;重污染天數均大幅消減、優良天數大幅增加。其中,河北省PM2.5平均濃度為36.8微克/立方米,較2021年下降5.2%;所有設區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第一次實現全部退出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后十”。
2022年,三地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優良(Ⅰ-Ⅲ類)比例均動態達到國家“十四五”目標要求,且全面消除劣V類斷面。密云水庫(北京)、于橋水庫(天津)、潘家口水庫(河北)、大黑汀水庫(河北)水質穩定達到水源地水質要求。
2022年,三地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高,北京密云水庫入選全國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天津海河河北區段入選全國首批美麗河湖提名案例、秦皇島灣北戴河段入選全國首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整理/河北日報記者 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