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要是在冶河拍到黑鸛,那得慶祝慶祝。現在相機一架,成群的黑鸛往你鏡頭里闖。”冬日,正在冶河濕地拍鳥的河北平山縣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會長李玉峰,不停按動快門,把這些“鳥中大熊貓”的影像收進相機。
順著相機鏡頭望去,一群黑色大鳥正在灘淺水清的冶河中戲水覓食,盡情享用這里的肥美水草與滿河魚蝦,鮮紅的長嘴、纖細的長腿在清晨陽光照耀下,格外醒目。
黑鸛屬于世界瀕危珍禽,珍稀程度不亞于大熊貓,目前全世界只剩下2000多只,在我國分布有1000只左右。李玉峰告訴記者,冶河是滹沱河的最大支流,近年越來越多黑鸛飛到滹沱河“定居”,成為了“留鳥”。僅2021年秋冬季,就追蹤到160余只在此棲息,是華北地區最大的黑鸛群。
看著成群結隊的黑鸛,50多歲的李玉峰仿佛又找回了童年記憶,“我小時候這里河水特別清,成片的蘆葦蕩,有魚有蝦,抓魚時總能碰到黑鸛,村里人都喊它老魚鸛。”
然而,上世紀70年代中期,由于上游來水減少、氣候變化等原因,滹沱河出現斷流,黑鸛也逐漸消失在村民們的視野中。石家莊市滹沱河生態工程運維服務中心副主任程樅介紹說:“滹沱河發源于太行山,自西向東流經石家莊市域205公里,被看作石家莊的母親河。但當時的河道常年斷流、植被稀少、沙坑遍布,成為石家莊市區的主要沙塵污染源。”
經過修復治理,從石家莊穿城而過的滹沱河重現母親河的光彩。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鄧光韜 攝
華北缺水,如何喚醒“沉睡”的母親河?2014年底,南水北調工程中線工程正式通水,不僅保障了沿線群眾飲水安全,也成為復蘇河湖生態的生命線。8年中,河北利用南水北調水源,持續向滹沱河、滏陽河、七里河、白洋淀等約30條(個)河湖生態補水水量超60億立方米,滹沱河逐漸恢復了活力。
同時,2017年石家莊出臺了《滹沱河生態修復工程規劃暨沿線地區綜合提升規劃》,計劃總投資209億元、分三期對黃壁莊水庫以下109公里流域實施生態修復工程。5年來,通過河道疏浚、水生態修復、生態綠化等措施,已經形成水面2922公頃,新建、提升綠地10289公頃。新增綠地植被形成規模后,年可吸滯粉塵257萬噸,釋放氧氣149萬噸。
高鐵駛過碧波蕩漾的滹沱河,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鄭佳洵 攝
梧高鳳必至,水凈鳥自來。如今,駐足滹沱河畔,蜿蜒碧水與現代城市景觀相融共生,此起彼伏的鳥鳴聲仿佛讓人置身鳥的王國。不僅黑鸛,全球極危物種青頭潛鴨今年也首次在這里亮相,與形態各異的鳥類一起嬉戲覓食。“越來越多鳥類來到滹沱河一帶繁衍棲息,現在追蹤到的就有180多種,這都是優美環境帶來的‘福利’啊!”程樅很有成就感。
黑鸛在滹沱河“安居樂業”的同時,棲息范圍也在不斷擴大。 據河北省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和濕地管理處處長劉洵介紹,黑鸛是重要的環境指示性動物,只有清澈無污染的水域,才能留住它們的腳步。目前在河北,北到承德、南到邯鄲均有黑鸛分布,成為全省生態持續向好的一個重要標志。
總策劃:趙 兵 丁 偉
總監制:李 遙 劉 麗 賈 芳
統 籌:李鐵兵 商 棠 楊建民
策 劃:鄧光韜 賀宏偉
監 制:王嘉林 姚偉強
編 導:鄭佳洵 喬 婭 段維佳
拍 攝:鄧光韜 鄭佳洵
剪 輯:賀宏偉 喬 婭
海 報:師語彤 李元華
指導單位
中共河北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合作單位
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
鳴謝單位
石家莊市滹沱河生態工程運維服務中心
石家莊市平山縣野生動物保護協會